特斯拉近日在自動駕駛領域邁出了引人注目的一步,宣布成功完成了一次全程無人的“全自動交付”測試。一臺Model Y從得克薩斯州奧斯汀的超級工廠出發,歷經30分鐘,穿越復雜的市區與高速公路,最高時速飆升至115公里,最終平穩抵達客戶家門口。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在社交媒體上自豪地宣稱,這是全球首次在公共高速路上實現全程車內無人且無遠程控制的自動駕駛,標志著特斯拉在“完全自動駕駛”(FSD)系統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從技術層面剖析,此次測試展現了特斯拉FSD系統的卓越性能。Model Y在自動駕駛過程中,憑借其定制的神經網絡芯片,結合多源感知系統,包括攝像頭、類激光雷達和超聲波傳感器,成功應對了多變的交通環境、行人穿越和十字路口等復雜場景,全程無需人工干預。這一表現甚至超越了谷歌旗下Waymo的無人駕駛測試,達到了L4級別的自動駕駛標準,即在特定條件下能夠完全自主行駛。
然而,盡管技術表現亮眼,批評者仍對此持謹慎態度。他們認為,這次展示更像是一場精心策劃的演示,距離真正的規模化部署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特斯拉目前尚未在實際運營中實現大規模的無人交付,且此次路線很可能經過了事先的詳細規劃。特斯拉在奧斯汀市推出的Robotaxi服務雖然標志著無人駕駛出租車業務的正式運營,但仍需配備人類安全員以確保安全。
自動駕駛領域的熱潮近年來逐漸降溫,多家巨頭紛紛止損。福特與大眾關閉了曾擁有2000多名員工的自動駕駛合資公司Argo AI,轉而專注輔助駕駛技術。蘋果也終止了L4/L5級自動駕駛汽車的開發計劃,多家初創公司同樣退出市場。通用汽車因一輛Cruise Robotaxi在舊金山發生事故而關閉該項目,隨后將資源轉向研發面向消費者的自動駕駛車型和改進輔助駕駛系統。
要實現L5級別的完全自動駕駛,系統必須能夠應對所有可能的駕駛場景,包括極端或罕見情況。這不僅需要大量的傳感器和強大的計算平臺,還面臨著高昂的成本和極大的復雜性。自動駕駛車輛在處理倫理抉擇時也面臨挑戰,例如緊急情況下如何做出最優選擇。更重要的是,公眾和監管機構對“機器出錯”的容忍度遠低于人類,這加大了自動駕駛技術的商業化難度。
相比之下,L2/L3級別的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正成為更具可行性的落地方案。從ABS防抱死系統到自動泊車、車道保持和主動剎車等功能,ADAS技術正逐步進入主流市場。奔馳的EQS旗艦電動汽車在司機失去意識時能自動停車并撥打急救電話,其Drive Pilot系統在美國部分高速公路上已實現L3自動駕駛。沃爾沃的EX90旗艦SUV則配備了基于激光雷達的傳感器,能夠在夜間或復雜天氣下精確感知周圍環境。中國車企也在積極推動輔助駕駛系統的普及,比亞迪宣布將“天神之眼”功能作為部分車型的標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