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京以東約40公里處的千葉港,隱藏著一座占地超過12萬平方米的物流中心,這里是亞馬遜的千葉港運營基地。不同于傳統倉庫的人海戰術,這里約有2600臺機器人穿梭其間,宛如螞蟻搬家般忙碌,而人類員工則更像是這些機械伙伴的指揮官,共同處理著每日約60萬件的商品流通。
走進這座亞馬遜在亞洲的重要物流樞紐,記者被眼前的一幕深深震撼。作為電商巨頭,亞馬遜正在此探索一種前所未有的“人機協作”模式,試圖重新定義倉儲物流的未來。
這座物流中心不僅展示了亞馬遜的技術實力,更透露出其對供應鏈與物流精細化管理的執著追求。在倉儲物流領域,機器人分揀已不再是新鮮事,但亞馬遜在推進人機協作上,既大膽又謹慎,走出了一條獨特的道路。
據亞馬遜全球機器人業務負責人Xavier透露,自2013年首次部署1000臺機器人以來,亞馬遜的機器人數量已實現了指數級增長。最近,第100萬臺機器人已交付至日本的一個運營中心。當被問及是否會向第三方公司銷售機器人時,Xavier明確表示,目前亞馬遜機器人部門專注于服務自身物流場景,暫無對外銷售計劃。
與亞馬遜的封閉策略不同,國內的一些電商巨頭如京東、字節跳動等,則開始將自家的物流解決方案推向市場。京東物流推出的“智狼貨到人解決方案”已在全球開售,而字節跳動的機器人團隊也正積極推進量產,以服務于抖音電商倉等業務。這些舉措表明,電商企業間的競爭已從營銷和服務體驗延伸至供應鏈與物流領域,誰能在此領域取得突破,誰就能重塑行業競爭格局。
在制造模式上,亞馬遜機器人從一開始就注重長期可靠性和系統一致性。Xavier表示,為了這一目標,亞馬遜將設計團隊與制造團隊緊密結合,幾乎所有零部件都選擇本地采購,以確保高效協作和快速迭代。雖然制造成本在不同地區存在差異,但亞馬遜更看重的是改進生命周期的機會成本,以及系統推向市場的速度。
在技術研發上,亞馬遜機器人展現出了務實風格。最近推出的DeepFleet基礎模型,專注于協調大規模移動機器人。Xavier解釋說,亞馬遜在每個設施中都有數千個移動機器人,如何協調它們成為當前的重點。隨著系統復雜性的提升,亞馬遜不斷引入機械臂、分揀系統、識別系統等核心組件,以打造更加智能和高效的物流體系。
對于當下火熱的大語言模型,亞馬遜保持理性態度。Xavier認為,在物理世界中不能僅依賴大語言模型,因為它不理解物理世界。亞馬遜的思路是結合多個系統而非依賴單一模型來解決問題。例如,在研發具備觸覺感知的Vulcan機器人手臂時,亞馬遜就開始收集觸摸、壓力和力矩數據,這些數據將為其他領域提供參考。
在業務邊界和未來方向上,亞馬遜機器人的選擇同樣清晰。Xavier強調,亞馬遜機器人部門專注于服務內部需求,以滿足自身龐大的物流需求為核心。對于像Vulcan手臂這樣造價高昂的系統,其研發邏輯也并非單純追求技術先進,而是綜合考慮服務成本、場地安全、客戶需求增長等多個維度。
在人形機器人等領域,亞馬遜的探索則保持著長期視角。Xavier透露,亞馬遜在人形機器人方面進行了投資并在運營中測試。然而,雙足機器人作為復雜系統仍處于早期階段。亞馬遜關注的是移動性和操作能力的結合,以及它究竟能解決什么問題。對于曾嘗試收購的iRobot,Xavier也厘清了業務邊界,表示iRobot專注于消費類機器人,而亞馬遜機器人部門則專注于工業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