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德機器人公司近期正式邁出了登陸香港證券交易所的重要步伐,旨在港股市場中塑造“工業具身智能領航者”的全新形象。此次上市行動得到了中信證券與國泰君安國際的聯合保薦,標志著斯坦德在智能機器人領域的宏偉藍圖又向前推進了關鍵一環。
斯坦德自成立之初,便與哈爾濱工業大學結下了不解之緣。2016年,由王淮卿攜手天使投資人羅鴻共同創立,隨后王淮卿逐步淡出,企業由王永錕、李洪祥等哈工大校友接棒。王永錕出任董事長及首席執行官,李洪祥擔任執行董事兼首席技術官,兩人共同掌握著公司30.9%的投票權,引領斯坦德不斷前行。
在資本市場上,斯坦德同樣表現出色,吸引了小米智造、博華資本、蔚來資本等眾多知名投資機構的青睞。其中,小米智造持有斯坦德8.4%的股份,這不僅是對其技術實力的肯定,更是對其市場潛力的高度認可。經過多輪融資,斯坦德的估值一路攀升,雖然在C輪有所調整,但在2024年的D輪融資中再次刷新紀錄,達到了21億元。
斯坦德的核心優勢在于其能夠為各類工業場景提供量身定制的一站式機器人解決方案。這些方案涵蓋了核心機器人技術、多功能工業智能機器人系列以及創新的RoboVerse智能協同系統。據權威機構灼識咨詢的數據顯示,斯坦德在全球工業智能移動機器人解決方案提供商中排名前五,同時在工業具身智能機器人領域也處于領先地位。特別是在3C行業和汽車行業,斯坦德均名列前茅,半導體行業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在技術研發方面,斯坦德更是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作為行業內少數能夠實現全棧技術自主研發的企業,斯坦德也是中國首批自主開發出適用于工業智能機器人的專有操作系統的企業之一。斯坦德還率先發布了SLAM技術,并在工業場景中創新性地開發了視覺語言動作(VLA)模型,進一步鞏固了其在技術領域的領先地位。
然而,斯坦德的財務表現并非一帆風順。盡管近年來公司的營業收入持續增長,但凈虧損問題依然存在。不過,令人欣慰的是,經調整后的凈虧損正在逐步收窄,財務狀況正在逐步改善。同時,公司的毛利率也呈現出穩步上升的趨勢,從2022年的12.9%大幅提升至2024年的38.8%,顯示出良好的盈利前景。
值得注意的是,斯坦德在研發投入上的策略似乎有所調整。雖然初期的研發投入保持穩定增長,但在2024年卻出現了顯著下滑,研發投入占比也大幅下滑。這一變化引發了市場對其未來技術創新能力的關注與擔憂。
盡管如此,斯坦德憑借其卓越的服務和解決方案,已經贏得了超過400家客戶的信賴與支持,關鍵客戶留存率超過60%。其客戶名單中不乏小米汽車、富士康、OPPO等知名企業。這些客戶的認可與支持為斯坦德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讓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更具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