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的新能源汽車補電站內迎來了一項創新舉措:一種能夠“賺錢”的新型電樁首次亮相。這一創新技術允許電動車車主在電量充裕時,將多余電能反向輸送至電網,從而實現收益。
據了解,車主們只需簡單操作,便能將自家車輛變為“移動充電寶”。當車輛電量過剩時,車主可以通過特定的APP,將電能反向輸送至電網。這一過程中,每度電能以0.5元的現金形式直接結算至車主賬戶。對于許多新能源車主而言,這無疑是一項既實用又經濟的增值服務。
在民府路上的一家充電站,記者觀察到不少車主趁著午休時間前來體驗這一新功能。一位車主表示:“如果家里裝有太陽能充電樁和光伏板,那么在電能充足的情況下,將多余的電輸送至電網,或許還能賺取一些利差。”而一位新能源車出租車司機則驚嘆道:“我之前從未見過可以放電的充電樁,這確實是第一次碰到。”
操作方面,這一反向輸電功能與常規的充電流程并無太大差異。車主只需從電樁上取下接頭,連接到車體,然后在APP中勾選放電選項即可。據運營方介紹,這款新型電樁的放電效率最高可達70千瓦時,意味著車主只需放電10分鐘,便能獲得接近6元的收益。
此次試點設置充放電一體的電樁,旨在應對即將到來的用電高峰季。通過價格杠桿,運營方希望能夠緩解電網負荷,同時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進一步發展。車網互動技術的引入,使得電動汽車不僅能夠從電網充電,還能將電能反向輸送給電網,實現了能源的雙向流動。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4月初,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已公布了首批車網互動規模化應用試點名單,其中包括上海在內的9個試點城市和30個項目。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不斷增加和充電基礎設施的日益完善,新能源汽車參與車網互動的前景愈發廣闊。
對于普通車主而言,通過V2G技術向電網輸電不僅能獲得實實在在的收益,還能降低用車成本。參與試點的地區還將全面執行充電峰谷分時電價政策,引導車主在低谷時段充電,進一步降低充電成本。據了解,上海居民個人充電樁在波谷時段的電價約為每度0.33元,而在尖峰時段,通過反向輸電獲得的利差甚至可達每度1元。
這一創新舉措不僅為車主們提供了新的收益渠道,還有助于緩解電網負荷,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持續發展。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政策的逐步完善,未來新能源汽車在車網互動領域的應用前景將更加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