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車的浪潮下,全球汽車產業正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從燃油車的百年輝煌,到新能源車的嶄露頭角,汽車行業站在了歷史的轉折點上,人們在懷舊與期待中,靜候新時代的降臨。
一個引人關注的現象是,在電動車領域,四驅系統的加入往往帶來驚人的加速性能提升。以小米SU7為例,其后驅Pro版百公里加速時間為5.7秒,而四驅MAX版則僅需2.78秒,性能提升顯著。然而,在燃油車領域,情況卻大相徑庭。以2.0T奧迪A6L為例,其前驅版百公里加速時間為7.2秒,而四驅版反而稍慢,為7.4秒。這一反差引發了人們的思考。
探究其背后的原因,關鍵在于動力分配的差異。對于電動車而言,四驅系統意味著增加了一組或多組電機,動力參數因此發生根本性變化。小米SU7四驅MAX版兩個電機的綜合功率高達673馬力,遠超后驅版的299馬力,性能自然更加強勁。然而,燃油車則不同,其四驅系統只是將原有動力分配到前后輪,且傳動軸的存在還會損失部分動力并增加重量,導致加速性能下降。
電動車的四驅系統在操控性方面也展現出獨特優勢。由于電動車重量較大,兩驅車型在驅動時可能影響操控穩定性。而四驅系統通過雙電機實現前后輪電控,可以更加精細地控制動力輸出,提升操控穩健性。起步和加速時的拖拽感也得到有效緩解。
關于新能源車的電四驅系統與燃油車的傳統四驅系統在越野能力上的對比,目前業界尚存爭議。一些燃油車企認為,越野車追求的是慢速通過性,而電四驅系統在這方面表現不佳。然而,也有車企認為,電四驅系統的精細電控能力才是越野安全的保障。這場爭論或將持續下去,成為未來汽車行業發展的一個關注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