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肥的深空探測實驗室(天都實驗室)內,一場關于月球生存技術的革命正在悄然上演。科研人員們正以前所未有的創新力,探索如何在月球上實現自給自足,從“取水打磚”到構建星際驛站,他們的努力正在逐步解鎖月球的生存密碼。
深空探測實驗室,自2022年成立以來,便肩負著月球探測、行星探測以及重型運載火箭研究的重任。這里,各式各樣的深空探測設備琳瑯滿目,每一項技術都凝聚著科研人員的心血與智慧。
實驗室的資源利用實驗區內,一臺名為“月壤原位3D打印系統”的裝置尤為引人注目。該系統能夠利用聚光太陽能,將月壤高溫熔融,進而制成強度高、隔熱性好的月壤磚。這些月壤磚不僅可以用于月球科研站的交通道路、設備平臺建設,還能滿足建筑物的建造需求,真正實現“用月球的土建月球房”。更令人稱奇的是,該裝置的光纖束柔性設計,使得打印頭可以自由移動,實現任意形狀的月壤成型制造。
除了“取水打磚”,深空探測實驗室還在地月空間通信導航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天都一號、二號通導技術試驗星的成功發射,標志著我國在月球軌道導航空間基準異源標定、星地激光測距、星間微波測距等關鍵技術上取得了顯著進展。這些技術的驗證與應用,將為后續地月空間通信導航乃至星際空間通信導航奠定堅實基礎,支撐國際月球科研站地月一體化網絡的建設。
深空探測,作為全球科技競爭的制高點,一直備受各國關注。中國國家航天局早在2017年就向國際社會發起了國際月球科研站合作倡議。截至目前,已有17個國家(國際組織)和60余個國際機構與中國簽署了國際合作文件,共同推進月球科研站的建設與發展。
深空探測實驗室還積極謀劃培育深空能源、太空旅游等十大深空戰略性新質產業方向,吸引了眾多商業航天公司和項目落戶安徽。這些項目的實施,不僅推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更為我國深空探測事業的未來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