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天津迎來了第十六屆夏季達沃斯論壇,匯聚了全球各地的商業領袖和思想家。TCL的創始人及董事長李東生,作為此次論壇的聯席主席,與多家媒體進行了深入交流,共同探討人工智能(AI)與企業國際化的新趨勢。
李東生強調,AI對制造業的影響尤為深遠,其價值不僅限于智能終端產品,更在于對生產、研發等制造環節的深度滲透。他指出,AI技術正引領一場效率革命,重塑整個行業的競爭力格局。以TCL華星為例,通過引入大模型技術,生產效率顯著提升,直接帶來了5.4億元的成本節約與價值增長。
面對全球格局的變化與“逆全球化”的挑戰,李東生表示,中國企業要實現長遠發展,必須積極尋求在全球市場的更大成功。他提出“全球化即本土化”的新路徑,強調企業不僅要將產品推向海外市場,更要將產業鏈、技術能力和管理經驗深植于目標市場,實現與當地經濟社會的深度融合。
在探討AI在智能制造領域的應用時,李東生指出,中期來看,AI技術在科技制造領域的價值將超越智能終端產品。他以TCL華星為例,分享了企業如何利用星智大模型提高生產效率,并表示隨著技術的深化應用,未來效率提升與增量價值將持續擴大。
對于全球化戰略,李東生認為,盡管“逆全球化”趨勢存在,但全球化仍是中國企業的必然選擇。他強調,成功的全球化不僅僅是產品的海外裝配,而是要在海外共建工業能力,培養當地供應鏈合作伙伴,服務于當地經濟社會發展。TCL在全球的工廠之所以沒有出現嚴重的勞資糾紛,正是因為其全球化的出發點就是服務于當地社會。
在比較中國制造與發達國家跨國企業全球化時,李東生指出,中國制造不應僅僅局限于將產品銷往海外,而應主動在海外主要國家和市場落地,扎根當地經營。他提到,過去十年TCL海外業務的利潤率高于國內,且海外業務增長超過國內,這正是全球化帶來的積極結果。
在談到本土化生態圈建立的關鍵時,李東生認為,這是一個綜合產業鏈能力的建設過程,最核心的是要在當地扎根產業鏈,培養當地企業,并帶動國內合作伙伴到海外建立工廠。只有這樣,企業才能在海外市場中擁有更強的競爭力。
對于中國企業加速走向世界的新趨勢,李東生表示贊賞。他以泡泡瑪特為例,指出這種時尚創新業務在全球市場的成功,證明了中國企業不僅擅長制造,同樣具有創意和時尚突破能力。他期待看到更多像泡泡瑪特這樣的企業在中國興起,并在全球市場中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