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奧迪全球首席執行官高德諾在接受訪問時透露,奧迪將不再堅持原定的2033年停止內燃機汽車研發與銷售的計劃,并取消了這一轉型節點的明確時間表。此番言論迅速引發廣泛討論,部分媒體解讀為奧迪全面放棄電動化戰略,甚至推測其他跨國汽車巨頭也可能跟隨這一步伐。
然而,奧迪官方迅速作出澄清,強調其長期目標依然是電動化,并未有所動搖。奧迪在聲明中指出,公司將在當前規劃的基礎上保持靈活性,以確保產品組合的市場競爭力。同時,奧迪明確表示將繼續致力于全電動產品組合的發展,旨在通過覆蓋各種驅動形式的多元化產品組合,積極且務實地推動向純電動出行的平穩過渡。
仔細閱讀奧迪的聲明,可以明確以下幾點核心信息:奧迪的電動化長期目標依舊堅定;內燃機車型的生產將持續進行,且未設定具體的終止日期;未來數年,奧迪將堅持動力多元化策略,涵蓋純電、插電混動及燃油車型,形成“油電并行”的中長期策略。
事實上,奧迪的調整更多體現在發展節奏上,而非戰略方向的改變。在可預見的未來,奧迪將堅持動力多元化,不放棄燃油車市場。
與此同時,其他主流跨國車企也并未放棄電動化戰略。盡管面臨電動車需求增長不及預期、充電設施滯后、成本高昂及盈利能力不足等多重挑戰,這些車企均在根據市場現狀調整電動化轉型的節奏與策略。例如,奔馳將原計劃2030年全面電動化的目標修改為屆時電動車型銷量占比達到50%,并繼續更新內燃機車型陣容至下一個十年。同樣,福特推遲了部分電動車投資計劃,并增加混合動力車型的產量;通用汽車也調整了電動車生產目標,并重新引入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
大眾汽車集團作為奧迪的母公司,也在審視其電動化進程,雖然堅持轉型方向不變,但承認面臨市場挑戰,旗下多個品牌均表示將延長內燃機車型的生命周期或增加混動車型。斯特蘭蒂斯集團旗下的多個品牌也在歐美市場推出純電車型的同時,明確表示將繼續提供燃油和混動選項,以滿足不同市場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車企如豐田、本田等一直對純電路線持謹慎態度,更傾向于采用“多路徑解決方案”,包括混動、插混、氫能及純電等多種技術路徑。這種策略并非放棄電動化,而是根據市場特點和自身判斷,選擇了更為漸進和多元化的轉型道路。
電動化與智能化被公認為是全球汽車產業的發展方向。電動化不僅意味著將傳統燃油動力系統替換為電能或其他新能源驅動,更核心的目標是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降低排放并提升能源效率。在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定義涵蓋了純電動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以及氫燃料電池車,其中插混和增程車型雖然搭載內燃機,但也被視為電動化車型的一部分。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2024年國內銷售的新能源乘用車中,純電動占比60%,插混和增程車型占比40%。與此同時,燃油乘用車仍占據53%的市場份額。由此可見,關于燃油車即將退出市場的言論顯然為時過早。在絕大多數車企的實踐中,廣義的電動化不僅包括純電車型,也涵蓋了插混、增程及混動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