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行業步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價格戰漩渦,2024年的全行業利潤率顯著下降至4.3%,與2020年6.2%的峰值相比,下滑了1.9個百分點。短短四年間,行業為搶占市場所做出的讓利總額已超過千億。
當前,約三成的汽車制造商正陷入一個怪圈:銷量在增長,利潤卻在下滑。傳統營銷模式的高昂成本愈發顯得沉重——單場線下發布會的成本已突破千萬元,經銷商網絡的運營費用更是吞噬了近半數的利潤。在這種背景下,行業的降本增效需求變得極為迫切。
為了應對生存挑戰,汽車制造商們正掀起一場營銷革命。他們放棄了天價明星代言,轉而通過CEO直播來重構品牌信任體系;放棄了粗放式的廣告投放,轉而利用數據中臺實現精準的用戶觸達。這場由技術引領的轉型,其核心在于通過數字化手段實現資源效能的顯著提升,將原本被視為“成本黑洞”的營銷投入轉變為“價值引擎”。
線上化革命正在汽車行業如火如荼地進行。從產品發布會到CEO直播,數字化浪潮正在重塑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溝通方式。鴻蒙智行通過兩場線上發布會,成功將五款新車和全新品牌推向了千萬級用戶。雷軍在抖音和微博上創造的單月漲粉400萬的奇跡,更是彰顯了汽車行業營銷重心從物理空間向數字空間的轉移。
線上發布會的興起,源于企業對成本結構的深刻反思。傳統線下發布會的高昂場地租賃、舞美搭建等費用,成為了汽車制造商們難以承受之重。線上直播不僅能夠將單場成本壓縮至傳統模式的十分之一,還能實現更廣泛的用戶覆蓋。鴻蒙智行的線上發布會,通過多平臺同步直播技術,僅用數周的準備周期,就實現了千萬級用戶的覆蓋。
線上化革命不僅帶來了成本的優化,更實現了傳播效能的幾何級提升。小米汽車SU7發布會全網2億次的觀看紀錄,證明了線上傳播的強大力量。在抖音、小紅書等社交平臺成為信息傳播的主戰場后,KOL的深度合作和算法推薦成為了精準觸達目標用戶群體的有效手段。
然而,過度依賴爭議營銷可能會損害品牌調性。理想、小鵬汽車、小米汽車等品牌都曾因流量反噬而陷入困境。這提示汽車制造商們,在追求話題性的同時,也要注重品牌價值的維護。
盡管行業整體在降本增效的呼聲中前行,但具體到單個企業,營銷開支卻普遍出現了大幅攀升。這背后折射出市場競爭的白熱化和汽車制造商們的戰略轉型。造車新勢力如蔚來、小鵬、理想等,在銷售、一般及行政費用上的投入均實現了大幅增長,主要用于新品牌矩陣建設、新產品上市推廣以及銷售服務網絡的擴張。
傳統汽車制造商同樣不甘示弱。比亞迪、上汽集團、長安汽車等品牌,在銷售費用上的投入也實現了顯著增長,主要用于廣告展覽費的增加和銷售網絡的擴張。
汽車制造商們營銷支出的增長,一方面源于新車發布的內卷現象。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汽車制造商們面臨著“不曝光即消亡”的生存法則。另一方面,流量成本的結構性上漲也成為了推動營銷支出增長的重要因素。當前,汽車行業單條有效成交線索的獲取成本已突破2000元大關,迫使汽車制造商們在流量平臺上的投入呈現剛性增長。
在這場營銷革命中,汽車制造商們正在從粗放式投放轉向精細化運營。虛擬舞臺替代了實體展廳,個人IP替代了明星代言,算法推薦突破了圈層壁壘。然而,營銷費用的此消彼長之間,也暗藏著更深層的行業博弈。如何在成本管控與市場擴張之間找到平衡點,將成為考驗汽車制造商們戰略定力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