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州的二手車市場里,隱藏著一個不為人知的秘密——“0公里二手車”。這些車輛標注的里程數極低,往往是0.01萬公里,初看之下仿佛是全新的存在。然而,它們究竟值不值得購買?傳說中的以二手車價格購入新車,真的是撿到了大便宜嗎?
走進市場深處,你會發現這些“0公里二手車”并不會堂而皇之地擺在顯眼位置。當你詢問時,老板會神秘兮兮地告訴你:“我能幫你找到!”
這些車輛為何會變為“二手車”?原來,部分4S店為了完成季度銷量目標,會將一些已經注冊上牌的新車當作二手車來銷售。這種做法在一些合資車品牌中尤為普遍,因為它們需要靠這種方式來完成銷量考核,從而獲得廠家的返點。
“現在4S店賣一臺車很難賺錢,它們主要依靠廠家的返點來維持生計。因此,完成銷量目標至關重要。”一位知情人士透露。
這些“0公里二手車”與新車并無太大區別,同樣享有廠家的質保服務,4S店也會提供保養。更重要的是,購買這些車輛能省下數萬元的購置稅,因此看起來非常劃算。
然而,在新能源二手車領域,“水”則相對較深。除了未完成銷量的準新車外,還有一些是廠家批發給二手車商的“庫存車”。例如,一臺標注為0公里的哪吒L 510閃充PRO版,比新車便宜了4萬多。據二手車老板透露,這些車是廠家主動找他們批發的。查看該車的生產日期,竟然是2024年2月,意味著已經庫存了一年多。
另外,像小米SU7這樣的車型,也是二手車市場上的熱門之選。某網紅測評博主評測后的這臺SU7,跑了3000多公里,但比新車便宜了2萬。而另一臺智己LS7更是便宜了約10萬元,價格極具誘惑力。
不過,新能源二手車存在一個致命缺陷:沒有質保。由于大部分新能源廠家規定質保條件為“首任車主”,因此二手車主一旦遇到電池、電機、電控等問題,只能自行承擔高昂的維修費用。
那么,為什么會有這么多“0公里二手車”呢?通過與幾位老板的交談,我們得知了其中的真相。除了新車沖量、廠家處理庫存等原因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是騙補。一些商家通過將新車注冊上牌再轉為二手車的方式,騙取國家的二手車置換補貼。
更有甚者,一些終端店會將新車注冊上牌后再“退貨”,以此滿足月銷量考核任務并獲取補貼。這種操作手法既能讓店鋪獲得銷量和補貼的雙重收益,又能繼續銷售這些車輛,從而實現利潤最大化。
那么,“0公里二手車”到底能不能買呢?對于燃油車來說,答案是肯定的。因為少了購置稅且車價比新車低,同時質保和服務與新車無異。但對于新能源車來說,則建議盡量避開。除了沒有質保外,這些車輛中不乏運損車或存在其他潛在問題。一旦遇到電池等核心部件損壞,維修費用將是一筆不小的開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