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這座繁忙的都市中,購車搖號制度長久以來如同一場曠日持久的耐力賽,考驗著無數家庭的耐心與希望。然而,2025年出臺的新政策,為這場漫長的等待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轉機,尤其是針對新能源車輛的傾斜,更是成為了破冰的關鍵。
長久以來,個人普通小客車指標的中簽率持續走低,已跌至不足百分之一,令眾多家庭在無盡的期盼中漸感疲憊。但今年,隨著北京小客車指標配置方案的公布,新能源車輛一躍成為舞臺中央的主角。在全年10萬個指標配額中,新能源指標占據了8萬個,比例高達80%,而傳統燃油車指標則大幅縮減至2萬個。
更為引人注目的是,此次政策還特別關照了無車家庭,一次性增發了4萬個新能源指標。加之年度常規配置,2025年新能源家庭指標總量高達11.84萬個,創下了北京單次新能源指標發放量的新紀錄。這一舉措,無疑為那些長期苦等搖號的家庭帶來了曙光。
政策變革的效果立竿見影。據估算,在新政策下,成員結構合理的無車家庭申請新能源指標的中簽率,較以往提升了近三倍。這一變化,不僅是北京“十四五”交通規劃的重要一環,更是推動綠色出行、助力“雙碳”目標實現的有力舉措。
新能源指標的分配,并非簡單的搖號游戲,而是一場基于家庭結構的精準匹配。家庭總積分排序制成為關鍵,積分越高,獲得指標的概率越大。積分的計算方式既科學又細致,主申請人擁有2分基礎分,配偶、子女等家庭成員每人加1分,家庭搖號輪候時間每年加1分。以一個典型的三代同堂家庭為例,若主申請人已搖號8年,家庭總積分可達13分。在這樣的積分體系下,家庭成員數量和代際延續成為了重要的加分項。
若積分相同,則依據家庭申請人在系統中的最早注冊時間進行排序。這意味著,那些長期堅持搖號的家庭,將享有額外的優勢。隨著5月26日11.84萬個新能源指標的定向發放,下一輪申請窗口也將在年末開啟。對于那些曾無數次刷新搖號結果頁面的家庭而言,是時候登錄北京市小客車指標調控管理信息系統,重新計算積分、調整策略了。或許,這一次,他們真的能夠圓夢,駕駛著屬于自己的新車,馳騁在北京的大街小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