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的汽車論壇上,一段關于增程車使用頻率的討論引起了廣泛關注。一位理想車主發(fā)帖稱,他的車一年僅需加油三次,笑稱油箱蓋幾乎要“焊死”了。此帖一出,評論區(qū)立刻熱鬧非凡。緊接著,一位賽力斯車主跟帖,表示自己購車半年,至今尚未找到增程器的開關位置,這番言論更是讓人啼笑皆非。
加油站員工也加入了這場討論,調侃道:“現(xiàn)在來加油的,十個里有八個開的是增程車,油箱蓋都快生銹了!”這番話雖帶玩笑成分,卻真實反映了增程車在市場中的普及程度及其對用戶加油習慣的改變。
隨著技術的進步,增程車的純電續(xù)航里程已突破400公里,配合10分鐘充電可行駛300公里的超充技術,傳統(tǒng)油車的“續(xù)航焦慮”反而成了笑談。車企們顯然捕捉到了這一趨勢,紛紛推出高續(xù)航、快充電的增程車型。理想L7的純電續(xù)航達到了420公里,而問界M9更是沖到了430公里,這樣的續(xù)航里程足夠從上海往返杭州。
論壇中的一項實測數(shù)據顯示,超過80%的增程車用戶每月加油次數(shù)不超過兩次,油箱幾乎成了擺設。更令人矚目的是,2025年下半年出臺的新規(guī)規(guī)定,純電續(xù)航低于400公里、充電速度慢于4C的增程車型將被踢出補貼名單,這無疑將加速低性能增程車的淘汰。
面對增程車的強勢崛起,插混車也不甘示弱。曾經因舒適性不足而被增程車壓制的插混車,如今已徹底轉型,騰勢N9配備了零重力座椅和后排影院,嵐圖夢想家則搖身一變成為“移動會客廳”。插混車正以“油車體驗+電車成本”的組合拳,悄然攻占中產市場。
相比之下,傳統(tǒng)油車的處境則顯得頗為尷尬。4S店銷售無奈地表示,雅閣降價4萬、凱美瑞清倉甩賣,月銷量能過20臺就已心滿意足。政策層面也對油車施加了壓力,多地國Ⅳ柴油車被限行,而新能源重卡則享受著高達14萬的購車補貼。數(shù)據顯示,商用領域新能源滲透率年底將突破20%,燃油重卡的全生命周期成本已比電車高出25%。
在這場汽車市場的變革中,消費者也陷入了選擇困境。增程車主認為,純電續(xù)航400公里以上加上超充技術,已經足夠滿足日常需求,油箱幾乎成了多余。插混擁躉則反駁稱,增程車在高速行駛時噪音大且油耗高,而插混車虧電狀態(tài)下油耗僅為4L,性價比更高。而油車鐵粉則堅持認為,在充電樁排隊時,加油槍才是最可靠的。
面對琳瑯滿目的車型和紛繁復雜的技術參數(shù),消費者在購買時需謹慎選擇。購買增程車時,純電續(xù)航400公里以上和4C快充技術應成為底線;選擇純電車時,則需關注其是否具備兆瓦閃充能力;至于插混車,若其配置和體驗無法與增程車或純電車相媲美,則建議消費者謹慎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