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汽車行業的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中,增程式混動技術的崛起如同一出精彩絕倫的戲劇,上演著從被輕視到備受追捧的華麗轉身。
曾幾何時,增程式汽車遭受了來自傳統車企的冷遇。大眾中國前CEO馮思翰直言不諱地稱其為“最糟糕的選擇”,寶馬也讓其i3 REx增程版黯然離場。然而,市場風云變幻,短短數年間,增程式汽車在中國市場以驚人的速度崛起,理想汽車年銷量突破50萬輛,混動滲透率高達40%,徹底顛覆了傳統巨頭的認知。
如今,現代汽車旗下豪華品牌捷尼賽思正積極籌劃EREV(增程電動車)產品戰略,寶馬也重啟增程計劃,計劃在即將發布的第六代X5上搭載增程動力系統。這一轉變的背后,是中國市場對增程式汽車需求的快速增長,以及增程式汽車對續航焦慮的精準解決。
增程式混動技術并非新生事物,早在1900年便由保時捷汽車創始人費迪南德·保時捷發明。然而,由于穩定性等問題,一直未能成為主流。近年來,隨著電池技術的進步和消費者需求的轉變,增程式汽車在中國市場迎來了爆發式增長。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同比增長40.7%,其中增程式汽車銷量達到了116.7萬輛,同比增長78.7%。
銷量的飆升吸引了眾多車企入局增程式賽道。寶馬、現代、日產等傳統車企紛紛推出增程式車型,小鵬汽車、小米汽車等造車新勢力也高調布局增程式路線。2025年,增程式汽車市場更是呈現“井噴”之勢,預計將有多家車企推出增程式電動車,價格涵蓋多個區間。
中國市場對增程式汽車的追捧并非偶然。中國地域遼闊,消費者對汽車續航里程要求較高。同時,充電基礎設施區域失衡,使得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續航里程存在擔憂。增程式汽車通過燃油發電機為電池充電,極大地延長了續航里程,有效解決了消費者的續航焦慮。增程式汽車在日常使用中可更多地依賴電能驅動,使用成本相對較低,為用戶節省了可觀的燃油費用。
然而,增程式汽車的發展并非一帆風順。盡管其優勢明顯,但仍面臨一些爭議和挑戰。部分車企堅持純電技術路線,認為固態電池的量產將為純電陣營帶來希望。同時,增程式汽車在高速等場景下油耗較高,能量傳輸過程中的損耗問題也有待優化。增程系統的體積和重量相對較大,可能影響車輛的設計和空間利用率。
盡管如此,增程式汽車在中國市場的崛起已成為不爭的事實。其綠色、安全、長里程的特性得到了廣泛認可,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樣化的選擇。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增程式汽車憑借其獨特的優勢,在多元化技術路線的中國市場占據了一席之地。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市場的持續發展,增程式汽車有望在未來繼續發揮重要作用。然而,其未來的發展仍需面對諸多挑戰和不確定性。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增程式汽車能否保持其優勢地位,還需時間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