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的全球汽車舞臺上,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正在上演,而這場變革的主角之一,是中國汽車品牌比亞迪。
曾經,歐洲市場被視為汽車工業的圣地,傳統巨頭林立,新入者難以立足。然而,比亞迪卻在這片看似堅不可摧的土地上,書寫了自己的傳奇。從英國到德國,從西班牙到意大利,比亞迪的銷量數據如同火箭般飆升,不僅超越了電動車界的明星特斯拉,更是在多個國家創造了銷售奇跡。在英國,其銷量同比激增超過4倍;在德國,增速更是達到了驚人的8倍多;而在西班牙,比亞迪的銷量幾乎是特斯拉的三倍。在亞洲,比亞迪同樣表現出色,成為新加坡全品牌銷量冠軍,泰國月銷近6000輛,甚至在日本進口車市場也擠進了前十。
然而,這輝煌的背后,是比亞迪無數次的挑戰與突破。時間回溯到2021年,當比亞迪新能源車初次踏上出海之旅時,迎接它的并非鮮花與掌聲,而是質疑與壁壘。國際輿論場上的偏見、“水土不服”的預言、歐盟的反補貼政策、高昂的海運成本……每一步都充滿了荊棘。在英國,比亞迪最初幾乎無人問津,大經銷商對其持觀望態度,融資也面臨重重困難。但比亞迪沒有放棄,通過高頻次的拜訪、產品試駕、與銀行合作獲取授信,以及與經銷商共同創新本地化營銷策略,逐步打開了市場。
面對重重困難,比亞迪展現出了中國企業特有的堅韌與智慧。為了打破關稅壁壘,比亞迪迅速決策,在匈牙利投資建設工廠,成為首個在歐盟本土設廠的中國車企。同時,比亞迪還在布達佩斯成立了歐洲總部與研發中心,實現了從單純的產品輸出到技術引領和本地融合的跨越。為了擺脫海運的枷鎖,比亞迪斥巨資打造了自營的巨型滾裝船隊,確保了供應鏈的自主可控。
在深耕歐洲市場的同時,比亞迪也沒有忽視產品的多元化與本地化。從最初的ATTO 3到海豚、海豹,再到今年5月推出的小型車海鷗,比亞迪的產品矩陣迅速擴充,滿足了不同消費者的需求。如今,比亞迪在歐洲的經銷商網點已超過350家,讓消費者觸手可及。
經過四年的不懈努力,比亞迪在歐洲市場的年注冊量從最初的1000多臺飆升至近6萬臺,增長了近60倍。今年,比亞迪在歐洲主要國家的月銷量更是達到了數千臺,前四個月的總銷量已接近去年全年,市占率突破了6%。在亞洲市場,比亞迪同樣取得了顯著的成果。
比亞迪的成功,不僅在于其商業上的輝煌,更在于它為中國汽車工業樹立了新的標桿。當中國汽車品牌憑借先進的技術、靈活的戰略和對市場的深刻理解,在全球汽車產業的腹地重塑競爭邏輯時,世界汽車產業的版圖已經悄然改變。比亞迪的出海之旅,是中國智造崛起的生動寫照,它向世界證明:只要勇于挑戰、不斷創新,荊棘之路的盡頭,必然是璀璨的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