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關于飛機乘客在機艙內違規使用電子煙的視頻在網絡上引起了廣泛關注。視頻發布者自稱是廈航MF8229次航班的一名乘客,該航班于2025年5月21日執飛。視頻中清晰顯示,一名乘客在飛行過程中多次摘下口罩,公然吸食電子煙。
據這位乘客透露,他在發現該行為后,立即向廈門航空進行了投訴。然而,廈航的反饋卻讓他頗感無奈。航空公司表示,雖然在飛機上吸食電子煙確實屬于違規行為,但這種行為與違法仍存在一定區別,言下之意似乎并未對這種明顯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采取更為嚴厲的措施。
實際上,中國民用航空局(CAAC)早已明確規定,含鋰電池的便攜式電子吸煙裝置,包括但不限于電子煙、電子雪茄和電子煙斗,均禁止在飛行過程中使用。這些設備雖然可以隨身攜帶,但絕對不允許在飛機上使用,更不得放入托運行李中。
“廈航安全”此前也曾進行過相關科普,明確指出電子煙在飛機上是被禁止使用的。電子煙內置的鋰電池存在爆炸和煙液滲漏等安全隱患,一旦發生自燃或起火,將對飛行安全構成極大威脅。電子煙的霧化裝置還可能觸發飛機的煙霧報警系統,進而干擾正常的飛行操作。
更為嚴重的是,電子煙在密閉的客艙內使用還會污染空氣,對乘客和機組人員的健康造成危害。特別是機組人員,他們長期在這種環境下工作,健康風險更是不容忽視。吸煙行為還可能干擾飛行員的正常操作,進一步加劇飛行安全隱患。在極端情況下,如果煙霧觸發了飛機上的煙霧探測器并導致系統誤報,飛機甚至可能需要進行緊急降落或采取其他緊急措施。
此次事件再次提醒廣大乘客和航空公司,飛行安全無小事,任何可能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都不應被忽視。航空公司也應加強對乘客的安全教育,確保每一位乘客都能充分了解并遵守相關規定,共同維護飛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