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汽車市場的歷史長河中,合資車企的模式曾一度是引入全球車型并進行本土化改造的典型路徑。然而,這一傳統模式正經歷前所未有的變革。
近期,廣汽豐田的一則消息引起了廣泛關注:其核心車型如漢蘭達、賽那等,從商品企劃、開發到驗證的全過程,將由中國首席工程師主導。這一決策不僅標志著外資車企對中國工程師能力的認可,更預示著合資車企技術主導權的悄然轉移。廣汽豐田還積極擁抱中國科技生態,與華為鴻蒙座艙、Momenta智能駕駛系統等領先企業合作,共同構建汽車智能化生態圈。
事實上,廣汽豐田的這一轉變只是合資車企在中國市場調整戰略的一個縮影。從豐田將核心車型定義權交給中國工程師,到大眾汽車在合肥斥巨資擴建研發中心,再到中國新勢力零跑汽車向Stellantis集團輸出電動化技術,這些動態無不顯示出中國本土力量在新能源和智能化領域的崛起,正深刻影響著合資車企的發展軌跡。
如今,汽車市場的競爭焦點已從傳統的機械硬件轉向了智能體驗。以理想L系列、問界M9等為代表的新勢力車型,憑借出色的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系統贏得了消費者的青睞。相比之下,部分合資車型在智能化方面的滯后,已難以滿足市場需求。面對這一挑戰,廣汽豐田攜手華為、Momenta等科技伙伴,力圖在“AI定義汽車”的新時代占據先機。
廣汽豐田旗下的鉑智品牌,作為中方主導的首款車型鉑智3X,在上市后迅速取得了穩定的月銷量,躋身合資純電車型前列。這一成績不僅驗證了“中國智慧驅動”的商業價值,也進一步證明了合資車企在中國市場進行本土化創新的重要性。
大眾汽車同樣在中國市場做出了重大調整。這家德國汽車巨頭不僅將合肥研發中心升級為集團第二大研發基地,還與小鵬汽車達成了技術合作,計劃推出基于小鵬平臺技術的新能源車型。這一合作不僅展現了大眾汽車對中國市場的重視,也體現了其在智能化轉型方面的決心。
Stellantis集團也選擇與中國新勢力零跑汽車合作,利用零跑在三電系統、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方面的自研技術,快速布局入門級電動車市場。這一舉動再次證明了中國本土力量在全球汽車工業版圖中的崛起。
回顧中國汽車產業合資模式的四十多年歷程,從最初的市場換技術到如今跨國車企主動適應中國市場變化,這場由中國力量引領的變革不僅將深刻影響跨國車企在華的命運,更將在全球范圍內重塑世界汽車工業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