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的汽車界,一款中國制造的電動車以驚人的1500馬力,在紐伯格林北環賽道(紐北)跑出了7分04秒957的成績,刷新了電動車的圈速紀錄。然而,這一成績在賽車愛好者眼中似乎并不那么耀眼,與燃油車相比,這一時間顯得有些“平凡”。與此同時,一款名為福特野馬GTD的“老舊”燃油車,僅以幾百馬力的輸出,卻在這條傳奇賽道上以6分52秒072的時間疾馳而過,比電動車快了整整13秒。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福特野馬GTD之所以能在賽道上大放異彩,其推桿懸掛系統功不可沒。與傳統布局不同,GTD的避震器與彈簧被巧妙地安置在車身更高處,通過杠桿與車身內部的橫置避震機構相連。這種設計不僅顯著減輕了車輪處的非簧載質量,使輪胎更緊密地貼合地面,響應更加迅速,尤其在復雜多變的路面上減少了跳動,還確保了懸掛行程的精確性。推桿懸掛允許更線性的響應,即使在極端條件下也能保持車輛的穩定性,避免了在高速過彎或跳躍時的失控。
GTD的推桿懸掛系統結合了先進的電子控制系統,能夠根據駕駛模式和路況動態調整懸掛硬度和高度。在直線上,車身降低以減少空氣阻力;在彎道中,則提供更多的下壓力空間,確保車輛的最佳性能。
空氣動力學方面,GTD同樣表現出色。它直接借鑒了GT3賽車的空氣動力學設計,并進行了公路化優化。前臉的大開口通風口與分層導流板,以及機蓋上的挖孔設計,不僅有效冷卻剎車系統和發動機,還主動引導氣流,減少亂流,顯著提升車輛在高速行駛時的穩定性。車尾部分,巨大的可調尾翼、擴散器與后輪拱導流口組合,形成了強大的負壓區,通過貝努利效應將車身緊緊壓在地面。更GTD還配備了主動空氣動力系統,能夠根據車輛姿態和車速實時調整下壓力與空氣阻力之間的平衡。
在紐北這樣高速彎多、起伏劇烈的賽道上,GTD的高速穩定性是其跑進7分鐘大關的關鍵。據測算,GTD在高速彎道時可產生超過500公斤的下壓力,接近GT3級賽車的水平。相比之下,那款1500馬力的中國電動車雖然動力強勁,但下壓力僅有200多公斤,顯然在賽道穩定性上處于劣勢。
動力方面,GTD搭載了一臺機械增壓的5.2升V8發動機,功率超過800馬力。雖然不及電動車的驚人輸出,但其輕盈的車身(約1500公斤)使其在紐北這類起伏與制動頻繁的環境中更具優勢。電動車即便采用碳纖維車身,重量也往往超過2000公斤。在連續彎道中,電動車因慣性大容易拖慢節奏,而GTD則憑借輕盈的車身和出色的動力系統,保持了高效的賽道表現。
GTD的后置變速箱結構也是其賽道表現的重要因素之一。這種設計將重心進一步后移,提升了整車的平衡性,并改善了后輪的抓地力。在紐北這樣要求車輛具備高度平衡性和穩定性的賽道上,這一設計無疑為GTD增添了額外的競爭力。
福特野馬GTD之所以能在紐北賽道上擊敗1500馬力的電動車,并快出13秒,主要得益于其先進的推桿懸掛系統、卓越的空氣動力學設計、輕盈的車身以及后置變速箱結構。這些賽車級別的技術下放,使得GTD在賽道上展現出了非凡的性能。至于電動量產車未來是否能進入7分以內,這或許還需要時間的驗證和技術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