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的汽車界,一款中國制造的電動車以驚人的1500馬力,在紐伯格林北環賽道(紐北)跑出了7分04秒957的成績,刷新了電動車的圈速紀錄。然而,這一成績在賽車愛好者眼中似乎并不那么耀眼,與燃油車相比,這一時間顯得略遜一籌。與此同時,一款看似“老舊”的福特野馬GTD,以僅僅幾百馬力的輸出,卻在這條傳奇賽道上跑出了6分52秒072的驚人成績,比前者快了整整13秒。這不禁讓人好奇,究竟是什么原因讓這款燃油車能夠在賽道上如此所向披靡?
福特野馬GTD的秘訣,在于其獨特的推桿懸掛系統。不同于常規的懸掛布局,GTD的避震器與彈簧被巧妙地安置在車身更高處,通過一根杠桿與車輪相連。這種設計不僅大幅減輕了車輪處的非簧載質量,使輪胎能夠更緊密地貼合地面,響應更加迅速,特別是在復雜多變的路況下,車輛的操控穩定性得到了顯著提升。推桿懸掛還允許更線性的懸掛行程響應,即使在極端的高速過彎或跳躍情況下,也能保持車輛的穩定性,避免失控。
除了懸掛系統的革新,福特野馬GTD還借鑒了賽車的空氣動力學設計。其前臉采用了大開口通風口與分層導流板組合,機蓋上特意挖孔,不僅有效冷卻剎車系統和發動機,還主動引導氣流繞過輪拱,減少亂流,提升車輛前端的穩定性。車尾部分更是整車下壓力的關鍵所在,巨大的可調尾翼、擴散器與后輪拱導流口共同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負壓區,通過貝努利效應將車身牢牢吸附在地面。更GTD還配備了主動空氣動力系統,可以根據車輛姿態和車速實時調整下壓力與空氣阻力之間的平衡,確保在高速彎道時能夠產生超過500公斤的下壓力,接近GT3級賽車的水平。
在動力系統上,雖然福特野馬GTD的5.2升V8機械增壓發動機功率未及電動車的夸張數字,但其輕量化的車身設計(約1500公斤)卻賦予了它在賽道上的獨特優勢。相比之下,即便采用碳纖維車身的電動車,重量也往往超過2000公斤。在紐北這種起伏多變、制動頻繁的賽道上,重量的差距直接體現在剎車距離、變向響應和輪胎負擔上,使得電動車在連續彎道中容易因慣性大而節奏拖沓。
GTD的后置變速箱結構也是其賽道表現的一大助力。這種設計將車輛重心進一步后移,提升了整車的平衡性,并改善了后輪的抓地力。在高速過彎時,這種平衡性至關重要,使得GTD能夠保持穩定的車身姿態,從而更快地完成每一個彎道。
福特野馬GTD之所以能夠在紐北賽道上擊敗1500馬力的電動車,快出13秒之多,關鍵在于其獨特的推桿懸掛系統、先進的空氣動力學設計、輕量化的車身結構以及后置變速箱帶來的平衡性提升。這些賽車級別的技術下放,使得GTD在賽道上展現出了超乎尋常的實力。而對于電動車來說,想要在紐北跑進7分鐘以內,或許還需要在操控穩定性、輕量化以及空氣動力學等方面做出更多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