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工信部發布的一項新公告,引發了公眾對汽車隱藏式門把手設計的熱議。據稱,這種一度被視為前衛設計的門把手,未來將受到更為嚴格的國家標準監管。消息一出,不少車主對此表示支持,認為這能有效解決他們在實際使用中遇到的一系列問題,而汽車制造商則可能面臨新的挑戰。
隱藏式門把手的設計初衷是為了提升車輛的外觀美感,使車身線條更加流暢。然而,在實際應用中,這種設計卻暴露出不少問題。冬季,門把手容易因結冰而無法彈出;夏季,電機故障又可能導致門把手卡住。更糟糕的是,在緊急情況下,如果車輛斷電,隱藏式門把手往往無法打開,給救援工作帶來極大困難。一些車型的內部應急開關設計得極為隱蔽,如阿維塔12的開關竟位于扶手箱后方,若非司機提醒,乘客很難找到。
盡管存在這些問題,汽車制造商仍偏愛隱藏式門把手設計。一方面,這種設計能提升車輛外觀的科技感,使車身線條更加流暢;另一方面,據研究顯示,隱藏式門把手可以降低0.0001的風阻系數,雖然這一改善對普通用戶來說幾乎無實際意義,但汽車制造商卻將其視為宣傳的亮點。
然而,隱藏式門把手的維修成本卻相當高昂。一旦出現故障,修理費用往往高達一兩千元。而且,由于這種設計沒有統一的標準,不同品牌的質量參差不齊。一些門把手的電動邏輯復雜,一旦系統崩潰,連專業救援人員都難以應對。
更重要的是,隱藏式門把手在安全性上存在重大隱患。根據公開數據,去年新能源車事故中,有12%的救援延誤是由于門把手設計缺陷導致的。特別是在碰撞或斷電的情況下,隱藏式門把手往往無法打開,給乘客逃生帶來極大困難。一些車型的內部應急開關設計得過于隱蔽,也增加了救援難度。
針對這些問題,工信部此次明確要求,隱藏式門把手必須滿足結構強度、耐久性、斷電手動開啟以及內部應急開關易找等條件。這些要求的提出,意味著汽車制造商在設計門把手時,必須兼顧美觀與安全,不能再一味追求前衛設計。此舉也表明,中國在汽車安全標準方面已經走在世界前列。然而,如何降低維修成本、提高電子部件的可靠性以及讓消費者為這些改進買單,仍是汽車制造商需要面對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