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比亞迪品牌總經理李云飛在社交媒體上積極回應了外界對比亞迪的“車圈恒大論”質疑,他通過五點詳細論述,對這一觀點進行了有力反駁。盡管這一話題已經討論了一周多時間,但李云飛并未再次發聲,業內人士推測,這或許是因為他深知中國汽車行業的發展之路充滿艱辛,行業內部應當團結一致,共同挑戰國外燃油車200多年的霸權地位,而非自相殘殺。
從財務角度來看,比亞迪的表現確實令人矚目。盡管全球汽車巨頭普遍背負高額負債,如2024年大眾、豐田的總負債均超過萬億元,負債率甚至高達84%以上,但比亞迪卻以遠低于國際同行的負債水平,實現了遠超國際車企的規模增長。比亞迪的負債率僅為75%,而有息負債更是僅占總負債的5%,顯示出其穩健的財務狀況。
與此同時,長城汽車在財務數據上的表現則顯得遜色不少。2024年,長城汽車的營收僅為2000多億元,僅為比亞迪的26%。而其負債率卻高達63.64%,有息負債比更是高達12%,是比亞迪的兩倍多。長城汽車向上游供應商的付款周期長達163天,比比亞迪多了36天,現金流狀況明顯不如比亞迪。
面對這樣的數據對比,業內不禁要問,為何要在新能源汽車行業內部進行無底線的爭斗?這種爭斗無疑是一種惡性的行業競爭,對于整個行業的發展都是不利的。尤其是在彎道超車的關鍵時刻,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更應該團結一致,共同面對挑戰,而不是自相殘殺,尤其是像長城汽車這樣的重要參與者。
比亞迪與長城汽車作為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佼佼者,應該攜手共進,共同推動行業的發展。只有在團結一致的基礎上,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才能在全球市場上占據更有利的地位,實現真正的彎道超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