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天問二號探測器于5月29日凌晨成功進入預定軌道,標志著我國深空探測事業再次邁出重要一步。此次任務的核心支持來自于中國電科網絡通信研究院(網通院)研發的深空探測地面測控網絡,該網絡為探測器提供了包括遙控指令上傳、遙測數據接收、高精度導航服務以及高速數據回傳等一系列關鍵通信保障。
天問二號任務是我國首次實施小行星采樣返回與主帶彗星繞飛探測的綜合任務,目標包括探測、取樣并返回小行星2016HO3的樣本,同時對主帶彗星311P進行科學觀測。這一壯舉不僅展示了我國在深空探測領域的先進能力,也是我國航天科技發展的又一里程碑。
面對深空探測中距離遙遠、信號微弱、傳輸延遲大及頻段高等復雜挑戰,網通院研發的深空測控設備采用了多項創新技術。其中包括多頻波束波導測控天線的多維場融合設計,以及饋源與接收機的一體化制冷技術。這些創新技術如同為信號傳輸配備了高效的加速裝置與穩定系統,確保了信息在浩瀚星海中的穩定傳遞,搭建起一條堅不可摧的信息橋梁。
網通院技術專家指出,天問二號任務周期長、工作模式復雜,且對系統可靠性要求極高。為此,網通院在喀什4×35米深空天線組陣系統中引入了全新的層次化軟件監控架構,實現了“有人值守,無人操作”的自動化運行模式,極大減輕了操作人員的負擔。同時,該系統還具備狀態實時監測與故障診斷功能,進一步提升了系統的整體可靠性。
此次天問二號探測器的成功入軌,不僅是對我國深空探測技術的一次全面檢驗,更為后續深空探測任務的實施奠定了堅實基礎。網通院作為深空探測地面測控網絡的核心研發單位,其技術創新與卓越貢獻,無疑為我國航天事業的蓬勃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