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黨組近日公布了一系列人事任免決定,其中涉及國家天文臺與上海天文臺的重要崗位變動。根據通知,孔大力先生被正式任命為國家天文臺副臺長(兼任),同時接掌上海天文臺臺長一職,任期自任命之日起,試用期為一年。而沈志強先生則不再擔任上述兩個職位的副臺長及臺長(兼任)職務,但仍保留正局級待遇。
孔大力,1985年11月出生,是一位在天文地球動力學領域擁有深厚學術背景的研究員及博士生導師。他畢業于南京大學天文學系,后赴英國埃克塞特大學深造,于2012年獲得應用數學博士學位,并在該校地球物理與天體物理流體力學研究中心繼續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直至2017年5月。同年6月,孔大力加入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迅速嶄露頭角。
孔大力目前還兼任中國天文學會理事、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理事以及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第十一屆委員會委員等職務,其學術影響力廣泛。他的主要研究方向聚焦于快速自轉行星內部的流體動力學,已在國際主流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50余篇,其中多為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論文。他還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會議上多次受邀作報告,帶領團隊主持或參與了多項國家級和國際合作項目。
孔大力在2024年獲得了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的資助,這無疑是對其學術成就和研究潛力的高度認可。他的研究涵蓋了行星內部結構、行星內部熱對流、地球與行星磁場以及行星流體力學實驗等多個前沿領域。
上海天文臺,成立于1962年,其歷史可追溯到1872年的徐家匯天文臺和1900年的佘山天文臺。如今,上海天文臺已發展成為包括徐家匯園區和佘山科技園區在內的綜合性天文研究機構,天文觀測臺站位于風景秀麗的上海松江佘山地區。
作為國內外知名的天文研究機構,上海天文臺以天文地球動力學、天體物理以及行星科學為主要學科方向,同時致力于現代天文觀測技術和時頻技術的研發。在基礎研究方面,上海天文臺擁有多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研究團隊;在應用研究方面,該臺在國家導航定位、深空探測等國家重大工程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國家的科技進步和戰略需求提供了有力的科學和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