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市普陀區,一場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的活動正如火如荼地進行,為2025年的社區生活增添了新的活力。此次活動聚焦數字鴻溝問題,特別關注青少年、老年人和殘疾人等群體,通過推出超過80項特色項目,旨在讓人工智能技術更好地服務于社區治理和居民的日常生活。
普陀區正以“數智普陀 向新而行”為口號,積極推動城市數字化轉型。在這里,技術不再是冷冰冰的存在,而是融入了社區治理的每一個細節,為居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便利。
在普陀區的長壽路街道,大上海城市花園居委會的社工小張正在使用一款名為“百事能AI社工”的應用。只需在手機上輸入關鍵詞,她就能迅速獲取最新的老年人助餐補貼政策信息。這款應用不僅提高了她的工作效率,還讓她成為了居民心中的“數字達人”。如今,普陀區已有近千名社工像小張一樣,借助AI技術實現了“全崗通”,覆蓋了全區272個居委會。
這款AI應用背后,是普陀區利用大模型技術為基層治理打造的“智能引擎”。這款模型基于普陀區的政策知識庫和工作流程專項訓練,能夠為社工提供精準的政策解讀和案例參考。與通用的搜索引擎相比,它的響應速度提升了70%,成為了社工們的得力助手。
在普陀區的其他社區,數字化也正在悄然改變著居民的生活。在真如鎮街道的櫻花苑小區,停車引導屏實時顯示著空余車位信息,讓居民停車更加便捷。非機動車庫內,充電樁配備了電弧滅弧和煙感報警裝置,確保了充電安全。當電瓶車進入樓道時,電子標簽會觸發實時告警,物業能夠迅速處置,避免了安全隱患。
而在萬里街道的中環花苑小區,數字化更是帶來了全新的生活體驗。高清探頭能夠精準捕捉高空拋物行為并留存證據,為居民提供了安全保障。該小區還率先實現了數字人民幣繳納物業費的功能,讓居民的生活更加便捷。
普陀區的數字化場景不僅限于停車和監控,還延伸到了適老服務等多個領域。通過“小而美”的數字化應用,普陀區的社區治理脈絡得到了重塑,社區煥發出了智慧新生。這些變化不僅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質量,也展現了普陀區在數字化轉型方面的決心和成果。
隨著“數智賦能”的理念在普陀區逐漸落地生根,技術正回歸人本價值。在這里,AI技術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存在,而是與居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共同繪制出一幅社區共榮的新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