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車在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領域的戰略步伐再次加速,近日,公司以6.35億元人民幣成功競拍北京亦莊新城一塊面積高達48.51萬平方米的工業用地,使用權期限為50年。該地塊緊鄰小米汽車二期工廠東側,業界普遍推測,這將是小米汽車三期工廠項目的落腳點,標志著小米在新能源車市場的進一步深耕。
小米汽車在北京亦莊的生產布局已頗具規模。一期工廠于去年順利竣工并投入運營,設計年產能達到15萬輛。二期工廠則預計將于2025年7至8月間投產,同樣規劃年產能為15萬輛。然而,面對市場需求的激增,小米汽車正面臨產能挑戰。小米SU7車型訂單交付等待時間已超過30周,用戶提車周期延長至2至6個月,現有產能顯然難以滿足市場需求。更為緊迫的是,小米即將于6月底發布第二款車型YU7,雷軍透露,該車型的預訂熱度遠超SU7同期,預計將進一步加劇產能緊張狀況。
鑒于市場需求的快速增長,小米已將其2025年的汽車交付目標從30萬輛上調至35萬輛,遠超現有兩期工廠30萬輛的設計產能。業內人士指出,建設第三工廠已成為小米應對市場需求增長的必然選擇。與此同時,小米在武漢、上海等地的生產基地建設也在加速推進,尤其是武漢工廠,或將專注于小米第三款車型(代號小米YU9)的生產,該車型預計將于2026年面世。
在資金投入方面,小米對汽車業務的投入堪稱大手筆。截至目前,小米在汽車研發上的投入已超過300億元,北京一期和二期工廠總投資約630億元,供應鏈投資亦超過50億元。今年3至4月,小米通過股權增發和公司債等方式募資近600億元,部分資金將用于汽車業務的擴張,進一步彰顯了小米在新能源車市場的決心和實力。
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市場的蓬勃發展,為小米汽車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盡管市場競爭激烈,但小米憑借其在研發能力和資金投入上的優勢,正逐步在行業中嶄露頭角。隨著新工廠的建設和新車型的推出,小米汽車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將進一步增強,其未來表現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