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汽車市場在4月份經歷了一次小幅的“寒流”。根據最新數據,當月德國乘用車新注冊量降至24.3萬輛,環比下降4.2%,同比微降0.2%。這一表現反映了市場的微妙變化。
在參與統計的65家汽車品牌中,僅有7個品牌的月注冊量超過萬輛。與此同時,34家品牌遭遇了同比下滑,而僅有25家實現了正增長。這一分化現象顯示出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
在10家參與德國市場競爭的中國品牌中,比亞迪的表現尤為搶眼,其注冊量實現了顯著增長。然而,蔚來則遭遇了較大的挑戰,注冊量同比下滑了六成。這一對比凸顯了中國品牌在德國市場的不同境遇。
除了排名前三的品牌外,斯柯達、奧迪、西雅特和歐寶也躋身萬輛俱樂部。其中,斯柯達和歐寶的增長尤為強勁,分別同比增長了兩成。相比之下,奧迪則同比下滑了16.7%。盡管如此,奧迪A6在車型注冊量前十中仍占據一席之地,并且是增速最高的產品之一。
福特和菲亞特在4月的表現也相對較好。它們的新注冊量分別達到了9534輛和6799輛,均呈現出正增長態勢。特別是菲亞特DUCATO,其注冊量同比增長了42.4%,位列車型注冊量排名第四。
然而,并非所有品牌都能在德國市場如魚得水。作為全球銷量領先的豐田汽車,在4月的新注冊量卻環比下滑了16%,同比下滑了17.3%。這一表現無疑令人意外。起亞、標致、沃爾沃、雪鐵龍、保時捷和馬自達等海外知名品牌也遭遇了不同程度的銷量下滑。
特斯拉在4月的表現同樣不盡如人意。其新注冊量繼續下滑至不足千輛,環比下滑六成,同比下滑近半。這一數據使特斯拉成為前三十名中環比和同比下滑最多的品牌之一。
在中國品牌中,MG榮威和比亞迪是唯二進入前三十的品牌。MG榮威憑借其深耕海外市場的經驗,繼續領跑中國品牌在德國市場的注冊量。而比亞迪則展現出了強勁的增長勢頭,其注冊量環比增長了94.5%,同比增長超過七倍。二者在車型注冊量前十中各有四款產品上榜,展開了激烈的競爭。
MG榮威4以859輛的成績位居中國品牌車型注冊量第一,同比增長44.6%。而比亞迪SEAL U也表現出色,位居車型注冊量排名第二,為785輛。零跑和極星等中國品牌也在德國市場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盡管它們的注冊量相對較低。
小鵬汽車在4月的注冊量也實現了環比增長,達到了207輛。然而,長城和蔚來則遭遇了同比下滑的挑戰。其中,長城的注冊量為133輛。上汽大通和比亞迪一樣,實現了環比和同比增長,其注冊量為24輛。
奇瑞汽車也開始發力德國市場。盡管其4月的新注冊量僅為4輛,但奇瑞正在積極評估在德國開展本地化生產的可能性。未來,奇瑞計劃將Omoda和Jaecoo品牌在歐洲的銷售國家從目前的7個擴展至19個,并計劃在年底前在德國簽約100家經銷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