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界與汽車行業的交匯點,一場期待已久的革新終于揭開了面紗。曾一度被推遲發布的“新一代CarPlay”,以一種突如其來的方式,走進了公眾的視野。這一切的起點,源自阿斯頓·馬丁發布的一段視頻,瞬間點燃了科技愛好者與豪車迷的熱情。
視頻中,阿斯頓·馬丁DBX707以其標志性的白金漢綠配色緩緩亮相,隨著鏡頭推進,中控屏上優雅地跳出花寫體的“hello”,緊接著,ASTON MARTIN與CarPlay Ultra的標志交相輝映,宣告著新一代車載操作系統的到來。
早在2022年的全球開發者大會上,蘋果公司汽車體驗工程的高級經理Emily Schubert曾承諾,新一代CarPlay將通過深度整合車輛硬件,為各個界面提供內容,并實現對車輛功能的操作,帶來與iPhone統一且一致的體驗。如今,從官方視頻展示的內容來看,這一承諾似乎已初步兌現,盡管CarPlay Ultra的測試版本原計劃在2023年內問世。
社交媒體上,CarPlay Ultra的亮相引發了全球車主的熱議。美國車主普遍表示出濃厚興趣,而歐洲車主則對蘋果手機能提升汽車界面數字化水平持正面看法。然而,一位德國網友的提問卻直擊要害:要使用這一功能,用戶需擁有一部iPhone及一款完成蘋果公司硬件適配的新款汽車,才能享受到特斯拉及眾多中國汽車品牌早已具備的那種“智能座艙”體驗。
CarPlay Ultra的艱難登場,背后隱藏著諸多挑戰。一方面,消費電子企業與車企的產品周期存在差異,蘋果要求車輛配備數字儀表盤和最新一代車載芯片,但車企的硬件換代周期普遍為3~5年。阿斯頓·馬丁為了讓DBX707適配CarPlay Ultra,不得不推遲發布時間。另一方面,不同車企的車輛總線協議、傳感器數據格式差異巨大,蘋果團隊不得不為每個品牌定制中間層協議轉換模塊,耗費大量時間建立車輛功能映射數據庫。
除此之外,安全性是蘋果必須邁過的第一關。CarPlay Ultra不僅涉及娛樂和導航,還包含車速、發動機轉速等行車數據顯示。雖然不干涉車輛動力操縱,但一旦iPhone作為座艙域控制器出現問題,司機失去行車數據信息,將對行駛安全構成威脅。為此,蘋果設計了安全冗余方案,引入雙通道通信機制,但這一環節也進一步延長了項目周期。
在CarPlay Ultra項目中,蘋果的強勢態度一如既往,堅持自搞一套標準并凸顯自身品牌。然而,車企作為強勢甲方,特別是豪華品牌,對開放功能數據和端口持謹慎態度,擔憂蘋果會模糊車主對車輛品牌的認知。奔馳因堅持自研MBUX系統的核心交互邏輯,選擇與蘋果終止合作。蘋果不得不作出妥協,同意部分車企在表層設計保留品牌元素,但基本交互框架仍由自己主導。
在中國市場,CarPlay Ultra的前景同樣面臨挑戰。華為鴻蒙OS、小米澎湃OS等國產系統已初步實現蘋果的全平臺夢想,比亞迪DiLink、蔚來NOMI、吉利FlymeAuto等系統也在用戶體驗和數據主權上形成壁壘。中國車企對開放車輛核心數據接口持謹慎態度,擔憂數據流向蘋果體系,削弱品牌掌控力,斷送自有生態體系。因此,中國車企并未出現在蘋果的合作伙伴名單中。
事實上,中國車主對國產智能座艙的體驗已相當滿意,無論是鴻蒙OS還是FlymeAuto,都展現出強大的競爭力。在智駕方面,特斯拉或許仍有擁躉,但在智艙領域,自主品牌的表現已贏得廣泛認可。面對這樣的市場格局,蘋果若想在中國市場有所作為,或許需要重新審視“妥協”的邊界,以技術賦能者的姿態尋找新坐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