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拉利現任CEO Benedetto Vigna近期對車載屏幕的態度引發了廣泛關注。在被問及法拉利車內屏幕較少的原因時,他直言不諱:“法拉利是駕駛者的夢想,不是舒適的沙發,不是智能手機,更不是數據中心?!?/p>
這番言論凸顯了國內外車企在車載屏幕設計理念上的根本差異。國內車企將智能座艙視為提升競爭力的關鍵,而法拉利等傳統海外豪華品牌則更加注重純粹的駕駛體驗。
近年來,國內汽車品牌紛紛加大在智能駕駛輔助和智能化座艙方面的研發投入。相比之下,許多傳統海外品牌在這方面顯得力不從心,甚至開始尋求與國內車企的合作。
隨著科技的發展,新車上的屏幕數量越來越多,尺寸也越來越大。除了常規的中控大屏外,副駕娛樂屏、遠端屏、吸頂屏等五花八門的設計層出不窮。一臺新車若沒有三五塊屏幕,似乎都不好意思進行宣傳。
國內車企的多屏化趨勢背后有著深刻的技術邏輯。硬件層面,吉利銀河E8的45英寸貫穿屏、嵐圖夢想家的8塊交互屏等技術突破,旨在將車內空間打造成“第三生活場景”。數據生態方面,每塊屏幕都成為數據入口,為后續OTA升級和用戶畫像構建提供了基礎。消費心理層面,調查顯示,62%的購車者愿意為多屏配置額外支付8000元,這反映出“技術冗余即高端”的市場認知。
然而,法拉利卻在這條道路上特立獨行。法拉利CEO曾明確表示,法拉利客戶的核心訴求是駕駛樂趣,品牌對自動駕駛技術毫無興趣。對于普通人來說,購買家用車時可能會考慮空間、舒適性、好用易用等因素。但在法拉利的世界里,品牌本身就是最大的賣點。購買法拉利的人追求的是品牌價值和極致的駕駛感受,而非自動化和智能化。
Benedetto Vigna還基于半導體行業經驗對車載大屏提出了尖銳批評。他認為,車載大屏導致駕駛員視線偏離路面時間過長,增加了行車風險。同時,屏幕過剩本質上是供應商利益驅動的結果,每塊屏幕都能為供應商帶來可觀的額外收益。在法拉利Roma車型上,品牌僅保留了必要的交互界面,通過方向盤物理按鍵實現了90%的功能操作。
這種看似沖突的設計理念實際上服務了不同的客戶群體。家用車市場注重空間舒適性和娛樂功能,因此智能座艙生態構建成為技術路徑的首選。而超跑市場則更加注重機械性能和駕駛反饋,動力總成的精密調校才是關鍵。在用戶決策方面,家用車消費者往往通過配置參數對比來選擇車型,而超跑消費者則更加注重品牌價值的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