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小米集團旗下首款汽車產品SU7 Ultra遭遇了一場由車主發起的維權風波,核心焦點在于其“挖孔版”前艙蓋涉嫌虛假宣傳。據車主代表透露,他們已與小米汽車高層進行了數小時的深入談判,但遺憾的是,雙方未能就解決方案達成一致。
車主代表之一,同時也是網絡作家的“風云XTony”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了談判的進展。他表示,小米汽車方面的代表,包括副總裁李XX及銷售交付服務部總經理張X,與他們進行了面對面的會談,雙方雖然“充分交流了意見”,但最終未能形成共識。小米方面承認在宣傳上存在問題,但同時強調,如果同意用戶退訂,將可能對小米汽車的業務造成不可承受之重。
車主們對此并不買賬,他們表示,如果談判的大門仍然敞開,他們愿意繼續對話;但如果小米方面堅持己見,他們也將奉陪到底。目前,已有超過70位車主加入了維權訴訟群,計劃共同起訴小米汽車,要求“退一賠三”。
這場風波的源頭在于,車主們花費4.2萬元選裝的“挖孔版”碳纖維前艙蓋,在宣傳中被賦予了特殊的意義。小米汽車聲稱,這款前艙蓋具有獨特的內部結構、風道設計,且普通版車型無法改裝,從而營造出了獨特性和高端感。然而,車主們在實際使用中卻發現,這款前艙蓋可能只是徒有其表,并無宣傳中的空氣動力學功能。更令人不滿的是,普通版車型也可以通過數千元的成本進行外觀改裝,達到類似的效果。因此,車主們認為他們受到了欺騙,小米汽車的行為構成了虛假宣傳。
這場維權風波不僅讓車主們感到憤怒和失望,也對小米集團的股價造成了顯著的影響。在事件發酵后,小米集團的股價出現了明顯的下跌。5月12日,小米集團股價一度跳水大跌近6%,最終收盤時跌幅為1.46%。次日,股價繼續下跌至48.65港元,跌幅達3.85%。這不僅讓投資者對小米汽車的信心受到了考驗,也讓小米集團的整體市值受到了影響。
回顧過去幾個月,小米集團的股價經歷了不少波折。4月初,一場車禍事件就曾讓小米集團的股價跌破50港元。雖然此后股價有所反彈,但隨著“前艙蓋風波”等負面輿情的持續發酵,投資者對小米汽車業務的信心再次受到打擊。尤其是在5月初,股價曾達到階段性高點53.1港元后,近期的持續下跌更是讓投資者感到擔憂。
對于小米集團而言,這場維權風波無疑是一次嚴峻的考驗。它不僅考驗著小米汽車在產品質量和宣傳上的誠信度,也考驗著小米集團在處理消費者投訴和危機公關方面的能力。未來,小米集團需要更加謹慎地處理類似事件,以維護其品牌形象和消費者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