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產業正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深刻變革,從造車新勢力的激烈競爭,到傳統車企的內部整合,再到國家級戰略重組,整個行業正在加速從數量增長向質量提升轉變。
在這場變革中,上市車企成為關鍵角色。它們通過內外兼修的重組整合,力圖降本增效,實現業績的顯著提升。財報數據顯示,這些努力已經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面對全球汽車巨頭如大眾、豐田等的電動化布局,造車新勢力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這些巨頭憑借成熟的供應鏈和技術儲備,在電動化領域快速追趕,同時更多地選擇本土供應商,以獲取更多的價格優勢。這使得造車新勢力在技術創新和用戶體驗方面的優勢逐漸減弱。同時,比亞迪、吉利汽車等國內車企憑借高性價比的車型,將“價格戰”升級為“價值戰”,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競爭。
蔚來和小鵬汽車作為造車新勢力的代表,發展路徑出現了顯著分化。蔚來在2025年決定將樂道、螢火蟲兩大子品牌整合入主品牌,以減輕資金壓力,提升市場競爭力。然而,這一舉措并未立即扭轉蔚來的虧損局面,其2024年歸母凈虧損同比擴大7.14%至226.58億元,七年累計虧損近1100億元。相比之下,小鵬汽車在王鳳英加盟后啟動“木星計劃”,通過合并直營與經銷體系、優化產品結構等一系列改革,不僅穩住了市場地位,還在激烈競爭中實現了逆勢增長。2024年,其營收同比增長33.22%,歸母凈虧損同比減少44.19%至57.9億元。
傳統上市車企同樣面臨生死存亡的轉型挑戰。吉利控股集團以2024年《臺州宣言》為指引,全面推進整合,通過中后臺深度協同,實現研發、采購、管理等成本的顯著降低。2025年一季度,吉利汽車銷量同比增長48%,實現營收724.95億元,同比增長24.51%,歸母凈利潤同比暴漲263.59%。比亞迪則通過優化資源配置、制定全面傳播策略等方式,提升品牌知名度與美譽度,助力其在高端市場實現突破。吉利和比亞迪的股價在2025年5月均創出近年以來的新高。
上汽集團在持續推進“大乘用車板塊”戰略,通過整合內部資源,打破部門壁壘,提升資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自2024年下半年起,上汽集團高層變動拉開整合序幕,成立大乘用車執管會集體決策自主板塊重大事項。這一舉措顯著提升了上汽集團的市場競爭力,2025年一季度,其銷量為94.49萬輛,同比增長13.27%,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11.4%至30.23億元。
在國家層面,汽車央企重組成為行業整合的重要力量。2025年,東風汽車集團和長安汽車的戰略重組進入實質性階段,一汽集團與零跑汽車的戰略合作也取得新進展。這一重組既是國家層面為集中汽車央企力量的頂層設計,也是兩家上市汽車央企因合資板塊競爭力下降、亟需破局的主動選擇。通過整合,雙方將優化資源配置,避免重復投入,集中資源突破關鍵技術,打造更具競爭力的產品矩陣。
中國汽車產業的深度整合正在重塑國內市場格局,并將對全球汽車產業產生深遠影響。這一變革不僅帶來了挑戰,也孕育著新的機遇。在這場整合大潮中,那些通過重組提升競爭力的上市車企,必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