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宣布將對汽車車門把手的安全性進行整頓,并公示了即將制定的《汽車車門把手安全技術要求》強制性國家標準計劃。
根據公示內容,這項新標準將涵蓋多種車門把手類型,包括應急式、隱藏式和電動式車門把手。具體而言,標準將規定應急式車門內把手的安裝規范、隱藏式車門內把手的標志要求、電動式車門外把手的防夾測試方法,以及車門內外把手的強度測試方法和動態試驗要求。
隨著汽車智能化和電動化的發展,隱藏式車門把手因其美觀和科技感而廣受歡迎。然而,這種設計趨勢也帶來了一系列安全問題,如強度不足、控制邏輯潛在風險、操作難度大、斷電失效以及夾手等。這些問題在緊急情況下尤為突出,如碰撞或火災事故中,車門把手失效可能導致救援和逃生受阻。
業內專家指出,新標準的制定將填補對隱藏式車門把手等新型設計的規范空白,有助于提升汽車的整體安全性。事實上,已有不少車主和乘客對隱藏式車門把手提出了質疑,尤其是在冬季雨雪天氣下,車門把手容易凍結,難以打開。一些網約車司機也反映,乘客經常不知道如何打開車門,增加了操作難度。
特斯拉作為隱藏式車門把手的先驅,其設計雖然頗具科技感,但也引發了不少爭議。在冬季,特斯拉車主們經常發現車門把手因凍結而無法打開,不得不求助專業人員。即使在其他季節,隱藏式車門把手也并非總是易于操作。一些消費者表示,他們在乘坐網約車時,經常不知道如何打開車門。
除了操作難度,部分新能源汽車的車門還存在夾手的風險。例如,一些車型使用的電吸門設計有時會“咬住”車主的手。在車輛進行OTA遠程升級時,車門也可能暫時無法打開,給車主帶來不便。
面對這些問題,一些車企已經開始采取行動。例如,蔚來推出了“分段自吸”功能,以改善電吸門的使用體驗。同時,大眾和小米等車企則推廣半隱藏式門把手,旨在兼顧風阻優化和機械可靠性。然而,盡管有這些改進,但隱藏式車門把手的安全問題仍然備受關注。
此次工信部牽頭制定新標準,得到了業內專家和消費者的廣泛支持。黃河科技學院客座教授張翔表示:“隨著隱藏式門把手的普及,傳統的汽車門把手標準已經不能覆蓋這種新型設計。建立新的門把手國標勢在必行,這將有助于提高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安全標準。”
新標準的制定無疑將對車企的研發和生產產生深遠影響。未來,車企在開發新型車門把手時,將需要嚴格遵守這些安全要求。同時,消費者在購買和使用新能源汽車時,也將更加關注車門把手的安全性和易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