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社交媒體上關于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的年薪話題引發了廣泛關注。據去年理想汽車的年報顯示,李想的年薪高達6.39億元,這一數字迅速登上熱搜,引發了公眾對新能源車行業造富神話的討論。
然而,理想汽車方面隨后澄清,李想的年薪中大部分為待行權的股權激勵,其基礎年薪僅為266.5萬元。盡管如此,這一事件依然將理想汽車置于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近年來,新能源車市場競爭愈發激烈,同質化現象也日益嚴重。理想汽車去年長期占據新勢力銷冠的位置,但今年卻被小鵬以及被譽為“平價理想”的零跑汽車所超越。曾經理想汽車獨享的增程+家庭賽道,如今已是一片紅海。
李想也意識到,隨著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日益完善,車企之間的壁壘正在被消解。理想汽車的平均成交價因入門車型L6的熱銷而有所下行,這對公司的毛利率產生了一定的壓力。在二級市場上,理想汽車的股價也從去年初的歷史高點逐步下滑,投資者對理想汽車的成長性表示疑慮。
為了打破投資者的擔憂,理想汽車需要新的增長點。于是,李想帶著AI技術再次回歸公眾視野。在5月8日的AI-Talk中,李想暢談AI趨勢,并宣布理想汽車將轉型為人工智能科技企業。
李想表示,AI對理想汽車來說意味著全部,公司每年的研發投入中有一半都用于AI方面。智能汽車是AI愿景的重要載體,而理想汽車則致力于讓AI普惠到每個家庭。
在分享中,理想汽車展示了一段視頻:駕駛員通過喚醒“理想同學”并給出指令,就可以讓輔助駕駛系統臨時調整路線。李想還介紹了理想汽車的VLA司機大模型,這是未來的“機器代駕”,旨在讓AI真正成為交通領域的專業生產工具。
李想將VLA的研發過程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基于規則算法和高精地圖的智駕系統,類似于“昆蟲動物智能”;第二階段是端到端+VLM智駕系統,接近于“哺乳動物智能”;第三階段則是VLA系統,開啟“人類智能”。VLA系統能通過3D和2D視覺的組合完整看到物理世界,并具備語言、思維鏈推理能力。
李想表示,選擇AI、死磕智駕是為了讓理想汽車成為汽車行業的DeepSeek。他強調,理想汽車的成功并非靠捷徑,而是腳踏實地地從造車到研究VLA。理想汽車的目標是成為“汽車里最懂AI,AI里最會做汽車”的企業,打造覆蓋智能座艙、能源管理、車聯網服務的全棧自研生態。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理想汽車將在今年7月與純電SUV理想i8同步發布VLA系統,并計劃在2026年實現量產。從增程到純電,從端到端+VLM到VLA,理想汽車的戰略路線和落地路徑都愈發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