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正式啟動了一項關于《汽車車門把手安全技術要求》強制性國家標準的意見征集活動,此舉旨在規范電動汽車上日益流行的隱藏式車門把手的安全性能。該技術要求詳細規定了隱藏式車門把手的安裝、布局及安全功能等多個方面,旨在填補此類創新設計在安全領域的監管空白。
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蓬勃發展,各式各樣的隱藏式車門把手設計已成為各大品牌展示科技與美學融合的重要元素。從電控彈出式到觸控感應式,這些設計不僅讓車輛外觀更加流線型,還宣稱能有效降低風阻,提升能效。在門店走訪中,銷售人員紛紛強調這些設計的創新性和美觀度,以及它們對車輛整體性能的積極影響。
然而,車主們的看法卻并非一致叫好。雖然許多人欣賞隱藏式車門把手帶來的炫酷外觀和降低風阻的效果,但也有不少車主表達了對安全性的擔憂。特別是在極端天氣條件下,如冬季車門把手可能因結冰而無法正常工作,或在車輛發生事故時,如果電力系統受損,車門可能無法順利打開,增加了逃生和救援的難度。
近年來,幾起涉及隱藏式車門把手的汽車事故更是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例如,今年早些時候發生的小米SU7高速碰撞事故中,有報道稱車門在事故后無法打開。類似的事故案例促使工信部迅速采取行動,公開征集對車門把手安全技術要求的意見,以期通過制定更嚴格的標準來保障乘客的安全。
根據工信部發布的征集意見,新的國家標準將要求隱藏式車門把手必須配備機械或斷電保護裝置,確保在緊急情況下能夠手動打開車門。同時,標準還規定了在車門結構內預留機械拉手的通道,以防止在碰撞中因變形而導致操作失靈。隱藏式車門把手的標志也必須標準化,以提高其識別度和操作便利性。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章弘表示,這一新規定的出臺對于提升汽車安全性能具有重要意義,它將成為一個里程碑式的文件。章弘還指出,新規不僅會對隱藏式車門把手的設計和生產提出新的要求,還可能引發整個汽車產業鏈的深刻變革。隨著安全標準的提高,未來可能會有更多汽車部件和設計接受重新審視和改進,以減少因“偽科技”而導致的安全隱患。
在新能源汽車市場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工信部此次對隱藏式車門把手的糾偏不僅是對技術創新的規范,更是對汽車安全性能的堅守。章弘強調,當汽車的安全性和科技感發生沖突時,安全性必須放在首位。這一原則不僅適用于車門把手的設計,也應貫穿于整個汽車產業的發展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