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第一季度,中國上市乘用車企業的財務與市場數據揭示了行業內部的顯著差異與動態變化。比亞迪再度成為焦點,其業績實現了量與利的雙重飛躍。該季度,比亞迪實現營收1704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了36.5%,而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更是飆升100.38%,達到91.55億元。這一亮眼表現主要得益于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持續繁榮,尤其是海外市場銷量的顯著增長。一季度,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突破百萬大關,達到100.08萬輛,同比增長59.81%,海外銷量也實現了約110%的大幅增長。
除了比亞迪,上汽集團也在一季度展現出了業績回暖的跡象。盡管營業收入略有下滑,同比下降1.55%至1408.6億元,但凈利潤卻實現了11.4%的增長,達到30.2億元。這一轉變主要得益于銷量的增長,上汽集團一季度整車銷量達到94.5萬輛,同比增長13.3%。上汽集團自管理層調整后,啟動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旨在提升整體運營效率和市場競爭力。
長安汽車同樣在營收下滑的情況下實現了利潤的增長。一季度,長安汽車的營業收入為341.61億元,同比下降7.73%,但凈利潤卻增長了16.81%,達到13.53億元。這一增長主要得益于成本控制和產品結構的優化,長安汽車在提升整體盈利能力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銷量方面,長安汽車一季度累計銷量為70.52萬輛,同比增長1.89%。
然而,并非所有車企都迎來了業績的春天。廣汽集團一季度營收同比下降7.95%,凈利潤更是由盈轉虧,降至-7.32億元,同比下滑159.95%。銷量的下滑是廣汽集團業績承壓的主要原因,一季度總銷量為37.12萬輛,同比下滑9.42%。同樣,長城汽車也面臨著產品換代升級的挑戰,一季度營業收入同比下滑6.63%,凈利潤下滑45.60%。江淮汽車則因產銷低迷而陷入虧損,一季度凈虧損2.23億元,同比轉虧。
賽力斯的情況則顯得尤為特殊。盡管一季度銷量下滑40%,營收下滑28%,但凈利潤卻實現了240%的大幅增長。這一增長主要得益于其產品銷售結構的優化,高端車型問界M9的銷量大幅增長,一季度累計銷量達到2.3萬輛,同比增長118%。賽力斯正積極申請港股上市,高端產品的銷售實力有望為其上市增添更多信心。
北汽藍谷、海馬汽車和眾泰汽車等車企也在一季度陷入了虧損的困境。北汽藍谷盡管銷量有所增長,但凈利潤仍然虧損9.53億元。海馬汽車和眾泰汽車則因業務核心競爭力下滑而苦苦支撐,一季度分別凈虧損3000.38萬元和1.03億元。
總體來看,2025年第一季度,中國上市乘用車企業的業績表現呈現出明顯的分化趨勢。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如何保持高質量的發展,成為每家車企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