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版圖中,動力電池廠商正逐漸從幕后走向臺前,其盈利能力令人矚目。長久以來,“電池廠比新能源車企更賺錢”的說法幾乎成了行業共識,動力電池作為Tier 1供應商,在眾人羨慕的目光中積累了豐厚的利潤。
然而,隨著電池級碳酸鋰成本的急劇下降,車企們開始緊鑼密鼓地自研電池,市場上出現了“電池廠利潤縮水”的聲音。但現實卻并非如此,電池廠商們每年依然笑傲江湖,2025年似乎也不會是個例外。
寧德時代,這個被昵稱為“寧王”的動力電池巨頭,再次用數據證明了其強大的盈利能力。盡管外界對其評價褒貶不一,但寧德時代年年狂攬百億凈利潤的事實無法忽視。其歸母凈利潤從2021年的159.31億元,持續增長至2024年的507.45億元,實現了翻倍增長。2025年第一季度,寧德時代的營收達到了847億元,凈利潤突破139億元大關,單季凈利潤已逼近2021年全年水平,同比增幅超過三成,毛利率也持續攀升。
寧德時代不僅在動力電池領域一騎絕塵,其股東回報力度也在持續加大。自2018年A股上市以來,寧德時代已累計分紅和回購金額接近600億元,并宣布計劃回購40-80億元股份。然而,動力電池領域的財富差距也十分明顯。當寧德時代單季凈利潤超百億時,億緯鋰能的同期凈利潤剛超過10億。
億緯鋰能2025年第一季度的財報表現雖不及寧德時代,但仍可圈可點。其實現營業收入127.96億元,同比增長37.34%;歸母凈利潤11.01億元,同比增長3.32%。然而,與去年同期相比,億緯鋰能的毛利率為17.16%,下降了0.39個百分點,凈利率也下降至9.10%,顯示出一定的成本控制挑戰。
欣旺達的表現則更為穩健。2025年第一季度,欣旺達實現營業收入122.89億元,同比增長11.97%;凈利潤3.86億元,同比增長21.23%。太平洋證券認為,欣旺達在盈利能力上有所提升,2024年綜合毛利率為15.18%,同比提升0.58個百分點。同時,欣旺達還在快充電池、固態電池等前沿技術上進行了大量研發投入,全球化產能布局也在加速。
國軒高科同樣在2025年第一季度實現了穩健增長,營業收入達到90.55億元,同比增長20.61%;歸母凈利潤1.01億元,同比增長45.55%。然而,孚能科技則仍處于虧損狀態,第一季度歸母凈利潤為-1.52億元,但同比減虧29.82%。
電池廠的盈利不僅僅來自于新能源車企。寧德時代近期與中國石化集團達成合作,計劃共建不少于500座換電站,長期目標更是擴展至10000座。寧德時代還與蔚來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推動換電技術標準化建設。在上海車展前,寧德時代攜手一汽、長安、北汽、奇瑞、廣汽五大車企發布了10款面向C端的巧克力換電新車。換電業務正成為寧德時代新的戰略增長點。
在儲能領域,寧德時代也取得了重要突破。其成為阿聯酋RTC 19GWh數據中心項目的首選電池儲能系統供應商,并與Quinbrook合作開發全球首款8小時電池儲能系統。根據SNE Research數據,寧德時代2024年儲能電池出貨量全球第一,市占率為36.5%。然而,就營收增速而言,寧德時代儲能業務去年下滑約4%,是榜單前六位的鋰電池企業中唯一營收負增長的。
億緯鋰能在儲能領域同樣表現出色。其儲能板塊出貨50.45GWh,同比增幅高達91.9%,躍居全球第二。億緯鋰能與多家國內企業達成合作,總合作規模達到19GWh,并與Powin、AESI等海外客戶達成合作,供應規模分別達15GWh和19.5GWh。中創新航、海辰儲能等企業也在儲能領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動力電池在低空經濟與具身智能領域的應用正重塑新興產業格局。寧德時代、億緯鋰能等頭部企業正在加速布局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無人機等設備的電池技術。億緯鋰能推出的eVTOL整體解決方案能量密度高達320Wh/kg,具備10分鐘內充電80%的能力,全生命周期10C輸出能力,并能夠承受超過7000次的循環使用。中創新航、孚能科技等企業也在積極與eVTOL公司展開深度合作。
隨著國內市場競爭加劇,出海成為了動力電池廠商的重要選擇。中國動力電池企業在技術研發、產品性能、產業鏈體系等方面具備國際競爭力,正以更具性價比的產品參與國際競爭。寧德時代、比亞迪、中創新航等企業已在海外市場取得了顯著成績。然而,海外市場政策法規復雜嚴苛,供應鏈配套問題也是一大挑戰。中國動力電池企業正在積極探索應對策略,加強與當地車企和供應商的合作,推動供應鏈本地化,提高產品適配性與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