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五一”長假的到來,證券時報記者特別整理了過去一年多來A股市場中幾大行業的業績亮點,以供投資者參考。
汽車行業無疑是過去一年中備受矚目的焦點。在電動化與智能化的浪潮推動下,整個行業經歷了一系列變革,而“價格戰”更是成為了各大企業競爭的關鍵詞,對不同產業鏈環節的企業產生了截然不同的影響。
在整車企業方面,整體業績呈現出穩健增長的態勢。特別是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領軍企業,如比亞迪,繼續以其強勁的增長勢頭領跑市場。數據顯示,比亞迪在2024年實現了營收和凈利潤的雙重增長,其中營收同比增長29.0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長更是高達34.00%。比亞迪不僅蟬聯了多個銷量冠軍頭銜,其新能源汽車銷量也在高基數的基礎上實現了超40%的增長,市場占有率進一步提升。
進入2025年一季度,比亞迪的業績依舊亮眼,營收和凈利潤增速分別達到了36.35%和100.38%。與此同時,其他電動乘用車企業也各有表現。賽力斯在2024年實現了營收的三位數增長,并成功扭虧為盈,盡管2025年一季度營收有所下滑,但凈利潤仍保持了三位數的增長。然而,北汽藍谷則面臨著增收不增利的困境。
在綜合乘用車領域,企業間的業績分化較為明顯。上汽集團、廣汽集團和海馬汽車在2024年營收同比下滑,而長城汽車和長安汽車則實現了營收的增長。進入2025年一季度,這些企業的營收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在利潤方面,上汽集團和長安汽車實現了凈利潤的增長,而海馬汽車則繼續虧損,但虧損額有所減少。
在商用車方面,商用載客車與商用載貨車之間的業績分化同樣顯著。商用載客車企業普遍實現了業績的增長,如中通客車、金龍汽車等,而商用載貨車企業則普遍面臨業績下滑的困境,如一汽解放、東風股份等。進入2025年一季度,這種分化趨勢依舊持續,中通汽車、金龍汽車等企業繼續實現營收和利潤的增長。
除了整車企業外,汽車零部件企業的經營也總體保持穩健。A股市場上市的汽車零部件企業數量眾多,涉及多個子行業。數據顯示,超過四分之三的上市汽車零部件企業在2024年實現了營收的增長,近六成的企業實現了凈利潤的增長。進入2025年一季度,多數企業的營收和利潤也繼續呈現增長態勢。
總體來看,過去一年多來,汽車行業在電動化與智能化的推動下,整體業績呈現出穩健增長的態勢。盡管面臨著“價格戰”等挑戰,但領軍企業依然以其強勁的實力和創新能力,引領著行業的未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