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動駕駛行業的風起云涌中,縱目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的命運軌跡近日再次牽動了業界的神經。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已正式受理該公司的破產審查申請,標志著這家智能駕駛領域的昔日明星企業步入了司法重整的艱難階段。這一消息,如同一枚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面,讓沉寂已久的縱目科技重新成為關注的焦點。
回溯至兩個月前,春節期間,縱目科技就被曝出欠薪、社保斷繳等一系列內部管理問題,甚至傳出其創始人兼CEO唐銳“跑路失聯”的傳言。盡管唐銳隨后澄清自己并未失聯,并正在積極尋求海外融資,但公司所面臨的困境已昭然若揭。如今,司法重整程序的啟動,無疑為縱目科技的未來增添了更多不確定性。
縱目科技,這家成立于2013年的企業,曾憑借其在環視ADAS和自動駕駛技術領域的出色表現,在業界嶄露頭角。從2015年至2022年,縱目科技成功完成了從A輪至E輪的融資,吸引了聯想、小米集團、君聯成業等眾多知名投資方的青睞,估值一度超過90億元,成為中國ADAS賽道上的佼佼者。
然而,從行業獨角獸到如今的破產審查,縱目科技的隕落不僅令人扼腕,更揭示了自動駕駛行業繁榮背后的殘酷真相。即便市場前景廣闊,資本蜂擁而至,但仍有大量企業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倒下??v目科技的遭遇并非個例,圖森未來的轉型、Argo AI的倒閉、Cruise的巨額虧損……自動駕駛行業的困境如同冰山一角,逐漸浮出水面。
資本退潮,市場回歸理性,是自動駕駛行業面臨的現實挑戰之一。過去十年間,全球自動駕駛融資額持續增長,縱目科技也借此東風實現了從零到行業獨角獸的飛躍。然而,隨著技術落地緩慢和盈利無期,資本的熱情逐漸冷卻??v目科技近年來連續虧損,毛利率常年低于15%,而研發投入占比卻超過50%,資金鏈持續緊張。這種過度投入使得公司在資金壓力下難以維持正常運營,最終走上了破產重整的道路。
除了資本退潮外,技術瓶頸和戰略失誤也是導致縱目科技隕落的重要原因。自動駕駛技術分級如同一道難以逾越的天塹,L4級高度自動駕駛的落地難度遠超預期。縱目科技在執著于L4級泊車和充電機器人的同時,錯失了L2+/L3級別中的高速NOA市場窗口。相比之下,車企更傾向于選擇可快速量產的L2+方案,而縱目科技的轉型業務因研發投入高、應用場景有限,未能帶來新增量,反而加劇了現金流壓力。
在自動駕駛行業的寒冬中,縱目科技的崩塌并非孤例。技術商業化進程緩慢、戰略失誤、資本回歸理性等多重因素交織在一起,使得自動駕駛行業整體降溫。然而,在困境中仍有一部分企業實現了更好的發展。德賽西威與多家車企深度合作、地平線通過芯片+工具鏈生態實現逆襲、華為和大疆等技術深耕構建壁壘……這些企業通過不同的發展路徑實現了與頭部企業的綁定,穩定了自身的局面。
對于自動駕駛行業的中小企業而言,要么被并購整合,要么聚焦細分場景尋求差異化生存,否則難逃“死亡螺旋”。只有具備核心技術壁壘、生態整合能力或深度綁定頭部客戶的企業,才能在淘汰賽中存活下來。自動駕駛行業雖然前景廣闊,但技術突破需要時間、資本耐心有限、商業模式需重構的現實問題不容忽視。
縱目科技的困局如同一面鏡子,映照出自動駕駛行業的集體焦慮。在技術與商業的平衡木上,企業既要仰望技術創新的星空,又要腳踏盈利造血的實地,才能穿越周期迎來曙光。自動駕駛行業的未來依然充滿挑戰與機遇,只有那些能夠把握時代脈搏、緊跟技術潮流的企業,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