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迅速崛起,充電樁作為支撐這一綠色出行方式的關鍵設施,其數量在全國范圍內呈現井噴式增長。然而,在這股建設熱潮背后,早期部署的部分充電樁卻因各種原因逐漸淪為“城市棄兒”,面臨被淘汰的命運。
在繁華都市的一隅,SOHO現代城立體停車樓的三層,一排本應服務于公眾的充電樁靜靜地躺在那里,卻已失去了往日的活力。記者實地探訪發現,這些充電樁大多處于無法使用狀態,有的屏幕顯示“故障”,有的則被貼上了“已停止使用”的標簽,充電槍隨意丟棄,積滿灰塵,仿佛被時間遺忘。
不遠處,朝陽路附近的一處停車場內,同樣上演著充電樁的“遺棄史”。這里,幾臺破舊的充電樁孤零零地立在那里,充電槍和線纜散落一地,有的甚至被其他物品壓住,充電柜旁的攝像頭和組件也搖搖欲墜,只剩下細細的電線在維系著最后的尊嚴。
記者通過充電樁上的信息聯系到了相關服務商,得到的回復大多是“已廢棄”、“將擇時拆除”,但對于為何遲遲未行動,卻鮮有具體解釋。在呼家樓北里社區,國家電網的公共充電樁也因居民投訴噪聲問題而被停用,成為了停車場上的“擺設”。
業內人士透露,充電樁廢棄的原因多種多樣,除了故障外,更多的是與運營公司的經濟狀況密切相關。一些公司因入不敷出或甚至倒閉,導致充電樁無人管理,最終走向廢棄。充電樁市場的激烈競爭也加劇了這一現象,部分站點因投入過多充電槍而導致局部過剩,部分充電樁因此失去了生存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不僅是公共充電樁面臨這一問題,私人充電樁的閑置現象也同樣不容忽視。程先生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在購買新能源車時安裝了私人充電樁,但搬家后充電樁便進入了閑置狀態。六七年間,充電樁經歷了風吹日曬雨淋,最終因線纜被挖斷而引發安全隱患。盡管有商家回收商用充電樁,但家用充電樁卻鮮有人問津。
對于如何處理這些閑置或廢棄的充電樁,相關服務商給出了不同的建議。車企建議車主聯系物業進行拆除或聯系車企付費拆除,而國家電網則表示,如果是其有序充電樁,可以聯系技術公司處理。同時,服務商也提醒車主,如果充電樁長期閑置,建議切斷電源以避免安全隱患。
在充電樁市場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這些被遺忘的“城市棄兒”無疑成為了一道不和諧的風景線。它們不僅浪費了寶貴的資源,還可能成為潛在的安全隱患。如何有效管理和處置這些廢棄充電樁,成為了擺在相關部門和企業面前的一道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