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海國際車展以“擁抱創新,共贏未來”為主題,匯聚全球汽車產業的精英力量,成為展現汽車科技創新與未來趨勢的璀璨舞臺。此次車展吸引了來自26個國家和地區的近千家參展企業,其中近50家國際知名企業首次亮相,覆蓋了芯片技術、人工智能、材料科學及能源補給等關鍵領域,彰顯了中國汽車市場對全球產業鏈的強勁吸引力與創新引領力。
在算力芯片領域,多家企業展示了其最新研發成果。英特爾發布的第二代AI增強軟件定義汽車(SDV)SoC,采用創新的多節點芯粒架構,為汽車制造商提供了高度定制化的計算、圖形和AI功能,不僅降低了開發成本,還顯著縮短了上市時間。芯擎科技則展示了其全矩陣芯片,特別是“龍鷹一號”智能座艙芯片,出貨量已突破百萬片,并成功打入德國大眾供應鏈,標志著國產車規芯片在國際化進程中的重大突破。愛芯元智推出的M57系列車載芯片,憑借自研NPU算力提升至10TOPS,并集成了MCU和安全島功能,為輔助駕駛提供了全方位的安全保障。
AI技術的突破,特別是多模態大模型的落地應用,正在深刻改變智能汽車的感知與決策邏輯。元戎啟行與火山引擎達成深度合作,共同推進AI原生服務、智能駕駛與大語言模型的融合,火山引擎將為元戎啟行提供強大的算力支持,加速VLA(Vision-Language-Action)模型的迭代。Mobileye則通過攝像頭為核心的復合人工智能系統(CAIS),實現了從輔助駕駛到無人駕駛出租車的全方位覆蓋,展現了高精度與低成本的完美結合。Nullmax的MaxDrive Plus方案,憑借其獨特的平臺化技術架構,靈活適配國內外主流芯片平臺及不同類型傳感器,助力OEMs快速量產差異化車型。
電子電氣架構的集中化趨勢推動了跨域融合的實踐。車聯天下基于高通Snapdragon Ride Flex SA8775P平臺打造的AL-A1艙駕融合產品,僅需一顆SoC芯片,即可集成中高端座艙功能與高階智能駕駛能力,實現一芯多系統協同,為整車廠提供了高集成度的創新解決方案。聯想車計算則以“算力+AI”雙引擎為核心,推出輔助駕駛域控制器與智能全艙交互的解決方案,通過全域算力重構人車交互場景,提升用戶體驗。聯發科的天璣座艙平臺C-X1,通過云端-端側一致性生態,部署多模態大語言模型,實現低延遲語音助手與個性化內容推送,與英偉達RTX GPU光線追蹤技術的結合,更是將車載娛樂體驗推向了新的高度。
在輕量化與補能領域,參展企業帶來了諸多技術革新。VAMA&GONVVAMA的馭簡?多零件集成解決方案,結合激光消融技術和先進排料技術,實現了單車減重14%的同時,大幅降低了裝配成本和車間占地面積。3M公司的多維度材料科學解決方案,為空整車減重提供了新路徑。曼胡默爾全球首發的動力電池無煙防爆閥,通過獨特技術大幅提升熱失控有毒氣體過濾效率,邦迪汽車系統展示的集成冷卻系統,優化了電動汽車的熱能利用效率,提升了車輛性能和電池壽命。浩思動力展示的多元燃料解決方案,與恩坦華的輕量化門鎖系統形成技術互補,共同推動汽車產業的輕量化進程。星星充電發布的Armstrong全自動機械臂充電系統,通過高精度AI視覺識別和多自由度協作機械臂,實現了秒速鎖定充電口,其液冷超充樁更是支持超大功率充電,為碳中和愿景的踐行提供了有力支持。
當智能汽車逐漸成為人們的“第三空間”,2025上海車展也成為了觀察這一趨勢的重要窗口。AAC瑞聲科技、伊士曼、圣戈班、杜比實驗室與索尼等企業首次集體亮相,帶來了聲學、材料、娛樂等領域的創新解決方案。瑞聲科技的RichTap陣列式振動座椅方案,通過觸覺反饋與聲學聯動,為用戶帶來了4D交互體驗。伊士曼的中間膜封裝技術,不僅提升了隔音性能,還實現了輕量化目標,其合作的全息光學膜技術更是將抬頭顯示的清晰度提升至新高度。索尼與杜比實驗室的加入,標志著娛樂巨頭正式進軍“第三空間”,通過3D音效算法、Hi-Res音樂平臺以及杜比視界HDR影像與全景聲技術,為用戶提供了影院級的影音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