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上海車展的璀璨光芒下,“2025汽車半導體生態大會”于4月25日在國家會議中心(上海)盛大啟幕。此次盛會由中國能源汽車傳播集團與上海市國際展覽(集團)有限公司指導,攜手《中國汽車報》社有限公司、上海車展管理有限公司以及汽車電子產業投資聯盟共同主辦,并得到了愛集微咨詢(廈門)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
大會的尾聲,一場圍繞“整車-Tier 1-芯片,如何打破邊界重構汽車半導體生態”的圓桌論壇,將會議氣氛推向了新的高潮。該論壇由中汽研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董長青主持,匯聚了來自長城汽車、聯想集團、中科創達、英飛凌科技和杰發科技等企業的重量級嘉賓。
長城汽車產業基金華東總經理兼芯片戰略部部長貢璽表示,長城汽車在MCU和功率器件方面已有自研布局,并成立了芯動半導體專注于IGBT的研發。他強調,盡管一輛車需要2000多顆芯片,但主機廠并不會全部自研,而是會與Tier 1緊密合作,共同推動汽車電子的國產化進程。未來幾年,車用芯片的國產化替代工作將呈現加速態勢。
聯想集團車計算駕駛產品線總經理包廣俊則認為,Tier 1在汽車產業鏈中具有獨特的地位,對產業有著獨特的支持作用。他指出,國內芯片企業進展較慢的主要原因在于應用較少,生態不夠成熟。聯想車計算積極擁抱本土汽車芯片公司,通過自研和合作實現降本,同時推動產品架構的創新。
中科創達智能汽車副總裁、滴水智行副總經理宋洋分享了公司與芯片公司的緊密合作,并明確提出了50%的芯片國產化目標。他強調,未來的智能汽車將更加注重軟件帶來的差異化競爭力,中科創達正在與芯片公司緊密合作,推出具有差異化競爭力的軟件產品。
英飛凌科技汽車業務底盤與智能駕駛系統業務單元大中華區市場負責人、高級總監崔俊杰表示,英飛凌正在加速適應國內市場需要,推動本地生產化和運營化。他透露,英飛凌已有多款產品實現國產,并將繼續推動技術創新,為用戶提供更多選擇。
杰發科技副總經理王璐則回顧了海外車企自研芯片的歷史,認為中國車企自研芯片是正常現象。他指出,芯片是資本密集型行業,必須有足夠銷量來攤銷成本。未來,有競爭能力的芯片廠商將存活下來。
在圓桌論壇的討論中,嘉賓們還就汽車行業內卷是否對公司形成降本壓力等問題展開了深入探討。長城汽車、聯想集團、中科創達、英飛凌科技和杰發科技的代表分別分享了各自公司的應對策略,包括堅持質量要求、通過系統級方案實現降本增效、統一軟件平臺、推動技術創新和本地化推廣等。
此次大會的成功舉辦,不僅為汽車半導體產業的各方提供了一個交流思想、分享經驗的平臺,更為未來汽車半導體生態的健康發展指明了方向。在各方的攜手合作下,汽車半導體產業有望迎來更加繁榮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