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小米汽車對其新車定購頁面中的術語進行了調整,引發業界關注。具體來說,小米SU7系列車型所搭載的智能駕駛輔助系統名稱發生了變化。小米SU7標準版原先的“小米智駕Pro”現已更名為“小米輔助駕駛Pro”,而小米SU7 Pro和小米SU7 Max所配備的“小米智駕Max”則更名為“小米端到端輔助駕駛”。
小米汽車官網詳細說明了“端到端輔助駕駛”的功能,該系統能夠實現從出發車位到目的車位的全程輔助,用戶只需設定導航,系統即可自動處理ETC通行、閘機通過、窄路及環島行駛、停車場車位尋找及泊車等任務。
這一更名事件的背景,與小米汽車近期的一起交通事故密切相關。今年3月29日,一輛小米SU7標準版在高速公路上遭遇嚴重事故,導致駕駛人和兩名乘客不幸身亡。此事件迅速將智能駕駛的安全問題推至輿論的風口浪尖,促使各大汽車廠商在新車發布和產品宣傳時對智能駕駛技術采取了更為謹慎的態度。
隨后,行業主管部門也加大了對智能網聯汽車產品的規范和監管力度。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發布了一份公告,強調汽車生產企業需清晰界定系統功能邊界,制定安全響應措施,嚴禁夸大和虛假宣傳,并嚴格履行告知義務,以確保智能網聯汽車產品的安全水平。
據相關消息透露,該公告發布后,一份疑似會議紀要的截圖在網絡上流傳,內容涵蓋了對智駕能力宣傳的收緊、使用的規范以及功能的部署和風險管理的嚴格要求,合計數十條細則。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也公開發文,呼吁進一步規范智能網聯汽車的組合駕駛輔助功能產品的安全管理和營銷宣傳,以推動形成技術與責任并重的健康發展生態。
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也通過其官方公眾號發文,指出近期因駕駛人錯誤使用輔助駕駛功能導致的交通事故頻發,部分駕駛人對輔助駕駛的認知存在誤區,將其等同于自動駕駛,從而在駕駛過程中進行危險行為,如玩手機、睡覺等,這不僅違反了法律法規,也對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的相關規定,若車企通過廣告或宣傳材料虛構、夸大輔助駕駛功能,誤導消費者,市場監管部門將依法對其進行處罰,情節嚴重者甚至可能觸犯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