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馬在中國市場的研發旅程已歷經二十年,從最初的4S店運營,到建立生產基地,再到如今的深入本地化研發,寶馬已在北京、南京、沈陽、上海構建起四大研發基地。其中,南京基地專注于軟件開發,與生產工廠緊密配合,實現了高效的協同作業。
寶馬深諳中國市場的獨特性,據柯睿明博士介紹,寶馬車上80%的應用以及OSX操作系統70%的源代碼都是專為中國市場開發的。寶馬在全球化平臺的基礎上,深度融入本地特色功能,以充分滿足中國用戶的獨特需求。
在軟件領域的競爭中,寶馬采取了優中選優的策略。史蒂芬·杜力赫表示,寶馬根據不同功能、場景和環境,選擇市場上最佳的技術進行集成。例如,在導航方面,寶馬與騰訊、高德合作;在語音方面,與斑馬智行攜手。寶馬已構建起適應不同用戶需求的生態系統。
對于與蘋果等手機廠家是否會有深度合作的提問,史蒂芬·杜力赫回應稱,寶馬需前瞻性考慮各類手機用戶的需求。雖然未明確提及全覆蓋式的合作,但寶馬已將華為應用商店、數字鑰匙及Hicar等功能集成,兼容華為鴻蒙生態,同時覆蓋OPPO、VIVO、iPhone等用戶,致力于打造一個專屬的數字生態系統。
柯睿明博士進一步闡述了中國研發團隊的角色,他強調,在全球架構的基礎上,寶馬與本地最佳軟件進行高效率的連接,實現了源代碼的大量本地化開發與定制。這是寶馬能夠充分融入中國本土化團隊的關鍵所在。
在智能座艙領域,寶馬展現出了強勁的競爭力。史蒂芬·杜力赫認為,寶馬的最新操作系統及功能展示體現了其競爭力,且通過平臺集成持續迭代,如同3A游戲大作般融合了最佳技術與內容。柯睿明則從合作與用戶需求的角度出發,指出寶馬與本地廠商如咪咕快游等的合作,以及對用戶感受和偏好的深入了解,是寶馬智能座艙的優勢。
寶馬在智能座艙方面推出了全景iDrive概念,這一概念具有獨特的市場差異化優勢。它能提供不同方式的內容和信息,并疊加本地合作伙伴的新內容和應用。寶馬的數字鑰匙跨平臺分享能力、強大的整合與集成能力,以及與本地廠商在游戲、應用商店等多方面的合作,都彰顯了寶馬智能座艙的獨特魅力。
在AI時代,寶馬堅守以駕駛員和乘客安全為核心的理念。對于AI控制整個駕駛系統,寶馬持謹慎態度,目前主要集中于研究和調查。在車展上,寶馬聯合阿里巴巴深度定制的兩大BMW專屬AI智能體——“用車專家Car Genius”和“出行伴侶Travel Companion”進行了全球首秀。同時,定制AI引擎加持的全新BMW智能個人助理也首次亮相,這標志著寶馬360度全鏈AI戰略的落地成果。
BMW專屬AI智能體基于阿里巴巴千億級參數大語言模型基座深度定制,融合了寶馬集團SkyLab人機交互用戶體驗研究中心對中國超600萬用戶使用習慣和偏好的研究成果。這些智能體將于2026年搭載于國產BMW新世代車型上。新世代車型以全新智能電子電氣架構為基礎,集成算力提升20倍,聚焦純粹駕趣、直覺交互和沉浸娛樂三大維度。
定制AI引擎上車后,全新BMW智能個人助理整合了“用車專家”及“出行伴侶”兩大AI智能體,實現了精準意圖捕捉、復雜指令解析等功能。在工況條件下,其識別率和喚醒率高達99%。基于超600萬寶馬車主的脫敏駕駛行為數據,該智能個人助理能給出適配寶馬車主的最優解,實現移動出行、個人空間與本土生態服務的無縫鏈接。
“用車專家”能靈活理解車輛指令,提供品牌知識、車型功能解析及實時功能執行,主動提醒車主注意駕駛習慣并提供建議,還能根據用戶心情調節車內氛圍。“出行伴侶”則重點解決多任務、多需求出行規劃問題,能在復雜需求中找到最佳解決方案。
在視覺設計方面,寶馬也展現出了獨特的創新。史蒂芬·杜力赫回溯品牌歷史時,提到了視覺神經科學對寶馬設計的影響。二十年前,寶馬業內首發了平視顯示系統,如今已演化為視平線全景顯示技術。這一技術的底層邏輯正源自人類“視覺錐”的生物學特性。
寶馬利用“視覺錐”原理,將重要信息如車速、導航等放在眼睛正前方最顯眼的地方,讓人一眼就能看到,無需轉移視線。而不太重要的信息,如音樂播放、空調溫度等,則放在余光能掃到的地方。這種設計旨在讓開車更簡單、更安全,無需頻繁轉移視線,從而讓駕駛更穩當。
為實現“視覺錐”的設定,寶馬在技術上實現了多項創新,包括超近距投影系統、專利納米涂層風擋玻璃以及矩陣式背光分區控制。這些創新技術的運用,使得寶馬在駕駛艙信息布局方面取得了顯著的優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