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汽車產業迎來深刻變革之際,五菱汽車以2025款星光EV的發布為契機,在上海車展上提出了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當新能源車的市場占有率過半,L2級輔助駕駛成為經濟型車型的標配,這家以“人民需求為導向”的車企將如何在政策調整與技術競賽的雙重挑戰下,探索出一條國民品牌的獨特發展路徑。
面對外界對其“低價標簽”的質疑,五菱汽車展示了其轉型升級的三步戰略:依托商用車市場的龐大用戶基礎,借助宏光MINIEV積累的新能源市場認知,通過星光系列車型進軍主流乘用車市場。五菱明確表示,他們不追求30萬元以上的高端市場,而是專注于10萬至15萬元的主流區間,通過精簡功能、提升核心體驗的策略,力求在這一領域達到極致。
在技術研發方面,五菱汽車采取了“自研+生態協同”的雙軌并行模式。據透露,五菱已攜手12家核心供應商在柳州建立工廠,本地化生產策略使零部件成本降低了15%。這一產業集群效應為固態電池等前沿技術的商業化應用鋪平了道路。五菱與歐陽明高院士團隊合作研發的固態電池預計將于2027年應用于實際車型,屆時其能量密度將達到500Wh/kg以上,成本較現有電池降低40%。
面對增程技術的爭議,五菱汽車展現出開放包容的態度,認為技術無絕對優劣,關鍵在于如何結合五菱的品質基因,為用戶打造出色的駕駛體驗。例如,增程車型將繼承商用車的高可靠性特點。
在探討“高端化與年輕化如何并行”的問題時,五菱強調,年輕化不僅是外觀上的變化,更是深入洞察90后消費者“顏值即正義”的決策邏輯。60%的星光系列用戶因外觀設計而選擇購買。這一設計理念在2025款星光EV的內飾革新中得到了體現,懸浮式中控屏、零壓座椅等元素,精準捕捉了年輕消費者對精致感的追求。
在銷售渠道方面,五菱正積極推動“商乘分離”戰略,將乘用車門店轉型為體驗式店面,演示場景從高速公路領航功能轉變為更加注重泊車場景的實際應用。
在產品規劃上,五菱展現出清晰的模塊化思維。基于全球銀標架構,除了已發布的星光EV,還計劃在8月底前推出星光S插電混動版,并后續開發SUV、MPV等車型。五菱的向上策略并非盲目追求高端,而是通過模塊化設計降低成本,讓消費者在相同預算下獲得更大空間,或在更少的預算內享受更先進的技術。
五菱的轉型策略始終圍繞“用戶價值”展開,無論是技術講解中的“安全、效率、成本”,智能駕駛研發的“高頻場景、真實體驗”,還是市場策略的“基盤用戶、場景痛點”,都體現了其拒絕空談、堅持技術普惠的務實精神。這種“將滿分體驗留給用戶,將高性價比作為承諾”的理念,正是五菱從國民品牌向技術品牌跨越的關鍵所在。
在行業普遍熱衷于算力競賽和激光雷達軍備賽的背景下,五菱選擇了一條更加貼近用戶實際需求的發展道路。正如五菱內部人士所言:“我們不追求技術的華麗,而是致力于讓每一項功能都能切實解決用戶的問題。”這種將用戶體驗放在首位,將性價比回饋給消費者的做法,或將成為五菱在未來新能源市場競爭中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