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電動車市場在過去一年中面臨挑戰,銷量出現了顯著下滑,同比減少了三分之一。然而,在這一背景下,中國車企比亞迪卻實現了逆勢增長,成為市場中的一股清流。
盡管日產依然占據著日本本土電動車市場的領先地位,特斯拉在進口車型中也表現出色,但比亞迪正積極布局,力圖在日本市場占據更大份額。據日經亞洲報道,比亞迪正緊鑼密鼓地研發一款針對日本市場的電動輕型車,這款車型被視為對標日產Sakura的有力競爭者。
比亞迪的這款新車型預計配備20千瓦時的電池,WLTC標準下續航里程可達180公里。車輛還將搭載熱泵空調系統,并支持100千瓦快充功能,大大提升了用戶的使用體驗。更為關鍵的是,比亞迪計劃將這款車型的起售價控制在約17700美元(約合12.9萬元人民幣),這一價格策略無疑將增強其市場吸引力。
日本的輕型車法規對車輛尺寸和動力有著嚴格的規定,車輛長度不得超過3.4米、寬度不得超過1.48米、高度不得超過2米,最大馬力限定為64匹。這類車型不僅具備停車便利、適合城市通勤等優勢,還能享受較低的稅收待遇。因此,輕型車在日本市場一直備受青睞。
然而,由于“K-Car”完全針對日本市場設計,海外車企很少涉足這一領域。Smart ForTwo車型雖然通過縮窄車身并限制排量至0.66L以符合日本法規,但仍是少數中的“例外”。現代的Inster雖然尺寸接近,但仍超標約10%,難以被歸類為輕型車。
比亞迪此次推出的電動輕型車,有望使其成為首個真正為日本市場量身打造輕型車的海外車企。目前,比亞迪在日本已經銷售四款車型:Dolphin、Atto 3、Seal和Sealion 7。然而,Dolphin雖然定位為小型城市車,但因車寬超出標準,無法歸類為輕型車,市場表現并未達到預期。因此,比亞迪對于新款電動輕型車的推出寄予厚望。
據悉,比亞迪的這款新車型預計將在2026年正式推出。隨著比亞迪在日本市場的不斷深入布局,其有望在未來幾年內成為日本電動車市場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