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賓利汽車近期舉辦的一場媒體私享會上,中國內地及香港、澳門地區的執行總經理安睿軻(Kim Airey)深入探討了賓利品牌在超豪華汽車市場的戰略規劃,尤其是在電動化轉型、智能化發展以及中國市場本土化策略方面的見解。
面對購車群體的年輕化趨勢,智能化和舒適化需求顯著增長,但安睿軻強調,在賓利所處的細分市場,品牌價值依然是客戶選擇的首要因素。賓利客戶不僅追求品牌所代表的專屬體驗,同樣看重產品的卓越性能。為此,賓利正積極融合互聯科技、智能駕駛和電動化技術,以滿足客戶的期待。
在智能駕駛方面,賓利采取了既務實又審慎的態度。盡管自動駕駛是大勢所趨,但賓利依然堅守人車互動的駕駛樂趣。目前,賓利車型已配備了包括車道保持輔助和自適應巡航控制在內的先進駕駛輔助系統,確保安全與便捷并存。為了更好地適應中國市場,賓利在第四代飛馳和歐陸GT車型中引入了“My Bentley App Studio”本土化數字生態系統,將中國客戶常用的地圖導航等應用程序直接內置于車載信息娛樂系統,無需智能手機即可使用,極大地提升了用戶體驗。
在舒適性方面,賓利始終堅守超豪華運動旅行座駕(Grand Tourer)的定位,致力于為駕乘者帶來愉悅的長途駕駛體驗。配備舒適座椅和負離子空氣凈化裝置的賓利車型,讓每一次旅程都充滿愉悅。安睿軻透露,賓利未來還將推出更多專注于舒適出行的新技術,以滿足客戶日益增長的需求。
關于智能駕駛的研發,安睿軻表示,賓利將主要依托母公司大眾集團及其合作伙伴的技術優勢,目前并無與中國公司合作的明確計劃。這一策略旨在確保賓利在技術開發上保持高效與專注,同時充分利用集團資源實現技術協同。
在電動化時代,賓利對超豪華汽車的定義進行了重新定義。安睿軻指出,超豪華汽車的價值不僅在于動力系統,更在于精湛的手工工藝、稀缺的材料以及獨一無二的個性化體驗。賓利在座椅上的精致刺繡、個性化定制的縫線與緄邊,以及可持續材質的運用,共同構成了真正的奢侈品體驗。賓利獨有的“超塑成形”技術,通過高溫鋁材真空吸附工藝打造出復雜的車身線條,充分展現了超豪華汽車的獨特工藝魅力。
在電動化轉型方面,賓利近期發布了“Beyond100+”商業戰略,將全面電動化目標從2030年推遲至2035年。這一調整是基于市場需求的變化:超豪華汽車市場對純電動車型的接受速度相對較慢。因此,賓利延長了插電混動車型的生命周期,并在2024年8月推出了搭載超高性能混動系統的第四代飛馳和歐陸GT,隨后在2025年4月啟動了中國市場的交付。賓利還為雅度版車型搭載了新款高性能混動系統,為客戶提供了更多選擇。
安睿軻表示,賓利全球三大市場(美國、中國、歐洲)對純電動車型的需求均不迫切。盡管中國在電動汽車領域領先全球,但超豪華細分市場的客戶仍更偏好插電混動車型。因此,賓利選擇SUV作為首款純電動車型,因為SUV更易于被接受為電動化載體。中國完善的充電基礎設施和市場潛力,使其成為賓利首款純電動SUV全球布局的重點。
在MULLINER定制服務方面,賓利通過這一服務推動了單車利潤的增長,尤其在中國市場,客戶對定制服務的興趣顯著提升。安睿軻分享了一個案例:一款由中國經銷商團隊與MULLINER部門合作打造的“鯉”特別版車型,座椅上的鯉魚刺繡融入了“點睛之筆”的文化寓意,展現了本土化設計的精妙。還有一位中國客戶耗時7個月打造了一臺價值700萬元的定制賓利,價格為基礎車型的兩倍,充分彰顯了客戶對專屬體驗的追求。
安睿軻強調,MULLINER定制服務不僅是工藝的展現,更是客戶情感與故事的載體。賓利通過與本地經銷商合作,深入了解中國文化與客戶需求,確保定制細節的精準性。面對經濟下行和汽車市場的波動,安睿軻認為周期性變化是正常現象。盡管市場規模有所收縮,但仍遠超過去幾年的水平。賓利將通過靈活調整生產規模,持續聚焦產品的獨特性與品牌價值,以滿足中國客戶對個性化與專屬體驗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