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長沙舉辦的2025世界計算大會上,從主題論壇到創新成果展示區,一系列前沿技術成果集中亮相。大模型、機器人、腦機接口等領域的突破性進展,勾勒出數字經濟時代的技術圖景,展現出計算產業對全球產業格局的深遠影響。
在大會核心展區,千億參數開源大模型成為多家參展企業的技術標配。隨著算力基礎設施的持續升級,多款具備開源特性的大模型相繼問世,顯著降低了中小企業參與人工智能研發的門檻。企業無需從零搭建模型架構,可直接基于開源框架進行功能優化與場景適配。這種技術普惠模式已催生大量創新應用,涵蓋智能客服、內容生成、工業質檢等多個領域,部分大語言模型甚至能在移動終端實現實時運行。
機器人技術展示區呈現出一派熱鬧景象。十二臺機械臂組成的樂隊同步演奏古典樂章,繪畫機器人根據觀眾描述現場創作數字藝術作品,物流機器人精準完成貨物分揀任務。更引人注目的是,醫療康復機器人、運動輔助外骨骼、文旅服務機器人等特種設備集中亮相,部分產品已進入商業化銷售階段。參展商介紹,這些機器人融合了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與精密控制技術,能夠適應復雜動態環境下的多樣化任務需求。
大會開幕式發布的全球計算十大創新成就中,"ZFLOPS級算力實現"位居榜首。這項突破標志著人類計算能力進入全新量級,支撐起超百萬款商業計算服務的穩定運行。在金融風控、智能制造、精準醫療等關鍵領域,ZFLOPS級算力不僅提升了數據處理效率,更催生出行業大模型等新型業態。專家指出,這種量級的算力突破正在激活數據要素的潛在價值,推動傳統產業向智能化方向轉型升級。
華為、曙光等企業展示的最新技術成果引發關注。超節點系統通過架構創新實現算力密度倍增,超智融合算力集群將通用計算與智能計算深度整合,腦機接口設備則展示了神經信號解碼技術的最新進展。這些成果反映出計算產業正在向"算力+算法+應用"的全鏈條創新模式演進。特別值得關注的是,部分參展企業已將腦機接口技術應用于醫療康復領域,幫助癱瘓患者恢復肢體運動功能。
工業和信息化部相關負責人在發言中強調,當前全球產業競爭已進入以先進計算為核心的新階段。中國正通過"東數西算"等國家戰略優化算力資源布局,構建覆蓋全國的算力網絡體系。這種戰略布局不僅提升了整體算力供給能力,更為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興技術提供了發展基石。數據顯示,我國數據中心規模已占全球總量的三分之一,算力總規模位居世界前列。
在應用創新層面,計算技術與傳統產業的融合正在產生化學效應。工程機械遠程操控系統通過低時延算力網絡實現千里之外精準作業,智能駕駛艙集成多模態交互技術提升操作安全性;智能制造領域,基于行業大模型的質檢系統將缺陷識別準確率提升至99.7%;醫療行業,計算輔助診斷系統已能識別2000余種罕見病特征。這些應用案例證明,計算技術正在從輔助工具轉變為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
大會期間同步舉辦的專題論壇上,學者們深入探討算力網絡協同發展路徑。與會專家認為,未來計算產業發展需要突破三大瓶頸:一是構建自主可控的算力基礎設施,二是建立跨行業數據共享機制,三是培養復合型技術人才。針對這些挑戰,多家企業宣布將加大在量子計算、光子芯片等前沿領域的研發投入,同時與高校共建聯合實驗室培養專業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