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公開數據統計,截至2024年末,全國已有34個城市的住戶存款余額突破萬億元大關。其中,北京、上海、廣州、重慶、深圳、成都、杭州、天津、蘇州、西安十個城市位列存款規模前十。值得注意的是,除蘇州數據為金融機構本外幣住戶存款余額外,其余九個城市均為人民幣住戶存款余額統計。
在存款總量方面,北京以超7萬億元的人民幣住戶存款余額穩居榜首,上海則以6.39萬億元緊隨其后。這兩座城市的存款規模顯著領先于其他城市,形成第一梯隊。作為經濟高度發達的特大城市,京滬兩地集聚了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及總部經濟等優勢領域,高薪崗位密集,吸引了大量高素質人才。數據顯示,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金融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是我國收入最高的三大行業,而京滬正是這些產業的核心聚集地。
廣州、重慶、深圳三城住戶存款余額均超過3萬億元,分列第三至第五位。成都、杭州、天津、蘇州四座城市的存款規模處于2萬億元區間,西安則以1.85萬億元位居第十。從人均存款數據看,在統計的34個萬億存款城市中,14個城市的人均存款超過16萬元,其中北京、上海、杭州三城人均存款突破20萬元,分別達到32.2萬元、25.8萬元和20.2萬元。
杭州的亮眼表現與其數字經濟產業布局密不可分。近年來,該市從消費互聯網領域切入,逐步向產業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前沿方向延伸,形成了完整的數字經濟發展鏈條。2024年,杭州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達6305億元,同比增長7.1%,占全市GDP比重28.8%;實現營業收入20401億元,增長4.9%。云深處科技、宇樹科技、深度求索(Deep Seek)等六家科技企業組成的"杭州六小龍"近期成為行業焦點,彰顯了當地在數字技術創新領域的領先地位。
專家分析指出,杭州數字經濟產業的蓬勃發展得益于長期的技術積累與產業升級。從早期的電子商務到如今的人工智能研發,該市通過持續的技術迭代和場景創新,構建了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生態。這種發展模式不僅推動了經濟增長,也為居民收入提升和財富積累提供了堅實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