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資本市場格局加速分化、科技賦能持續深化的背景下,私募行業正經歷一場以人才儲備與技術布局為核心的能力重構。無論是量化機構對高科技人才的激烈爭奪,還是主觀私募對產業背景人才的偏好,都折射出行業競爭焦點的轉移。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10月末,管理規模超50億元的主觀、量化及混合型頭部私募分別達118家、90家和24家,其中頭部量化私募平均員工數達49人,顯著高于主觀私募的28人和混合型私募的44人。業績表現上,頭部量化私募今年前10個月平均收益達30.29%,領先于主觀私募的27.96%和混合型私募的21.08%。
多家知名私募機構在人才招聘策略上呈現差異化路徑。蒙璽投資自2016年成立以來保持人員穩步增長,2025年重點擴充策略、模型和IT崗位,強調“結構”與“效率”而非單純規模擴張,聚焦新資產類別和數據挖掘等方向引入復合型人才。鳴石基金則推出校園招聘、“燈塔計劃”及AI專項崗位,通過全球頂級人才招募強化量化策略創新。因諾資產將人才視為核心競爭力,建立“收益分成+長期股權”的雙重激勵機制,吸引最具創造力的年輕人。世紀前沿因業務規模擴大,近三年招聘增幅穩定,重點儲備人工智能算力人才,同時加大另類因子研發投入。聚寬投資堅持“頂尖人才密度”策略,優先吸納國際編程競賽獲獎者和具備深厚數理背景的“金牌選手”。
在技術投入領域,量化機構展現出戰略前瞻性。蒙璽投資將IT與數據基礎設施視為風險管理核心,以算力效率、數據有效性和系統穩定性為指標支撐策略落地。鳴石基金累計投入超億元建設“星座系列”超級計算機基地,算力每年提升80%,為AI研發提供算力保障。因諾資產自2016年以來在算力基礎設施上投入近2億元,組建40人專職研發團隊開發核心軟件系統,探索AI前沿技術金融應用。聚寬投資打造全鏈路自研技術基座,其云原生量化機器學習平臺通過容器化技術提升研究效率,降低技術干擾。正瀛資產每年在硬件、算力和數據上投入上億元,將算力直接轉化為策略迭代效率。大巖資本自建高性能機房,采用CPU與GPU協同運算架構,實現超低延遲交易執行。
對于未來3-5年的發展趨勢,機構普遍認為團隊架構將向平臺化轉型。蒙璽投資預測行業將進入“精細化整合”階段,研究員需具備更強工程與數據理解力,投研人員需精通策略生命周期管理。鳴石基金計劃繼續充實“五環多核”投研模式,加強AI技術研究應用。世紀前沿認為團隊將向工業化投研體系轉型,技術崗對工程能力要求持續提升,投研崗更青睞具備AI編譯能力的復合型人才。聚寬投資將優化“集中式流水線”投研體系,通過專業化分工實現高效策略迭代。正瀛資產指出大模型技術將顯著提升投研效率,未來可能實現基于大模型的端到端策略設計。雙隆投資計劃采用扁平化管理架構,探索機器學習算法在CTA策略中的應用。
技術方向上,AI與數據能力成為競爭關鍵。橡木投資認為行業將呈現團隊架構平臺化與技術體系工業化趨勢,傳統單一投資經理模式將被多PM平臺型體系取代,AI將從可選項升級為“生存基礎設施”。上海某量化私募強調技術是拉開差距的核心,聚焦人工智能、數據處理與系統性能三大方向,策略團隊將向多策略、差異化精細化發展,技術上探索大模型應用和深度學習因子挖掘。九坤投資表示未來團隊架構將走向跨學科融合,既要突破傳統量化研究局限,也要探索AI能力邊界,通過細節研究解決傳統技術無法觸及的問題,推動策略長期進化。這些變化表明,量化私募正從“人才競爭”邁向“技術生態”構建的新階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