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集團近日推出全模態通用AI助手“靈光”,上線首日下載量突破20萬,兩天半內累計下載量超50萬,第三天便躍居App Store總榜第七、免費工具榜首位。這款產品的市場表現遠超團隊預期,引發行業廣泛關注。其研發背景與DeepSeek的爆火密切相關——今年春節期間,DeepSeek的崛起讓螞蟻集團內部重新審視AI戰略,最終在3月正式立項,成立獨立AGI組織“Inclusion AI”,加速推進靈光項目。
螞蟻集團CTO何征宇透露,靈光的命名頗具趣味。團隊原計劃沿用“靈”字輩傳統,取名“靈泛”(湖南方言中意為機靈),但考慮到普及性,最終折中選定“靈光”。他坦言,DeepSeek的成功讓團隊既興奮又緊迫,甚至感到一絲羞愧——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對方仍能達到世界前沿水平,螞蟻沒有理由退縮。事實上,螞蟻首款開源模型Ling-Plus與DeepSeekV2幾乎同時啟動,性能相近,但因計算資源分配問題稍顯滯后。
與傳統AI助手以文本交互為主不同,靈光從立項之初便瞄準全模態輸出,首批上線“靈光對話”“靈光閃應用”“靈光開眼”三大功能,支持3D、音視頻、圖表、動畫等多樣化內容生成。例如,用戶詢問電視劇《唐朝詭事錄之長安》中的風貍獸時,靈光不僅提供文字解釋,還能繪制動態圖片;在旅游場景中,通過AGI相機技術,用戶對準建筑即可實時獲取講解信息,甚至生成相關圖文或視頻。
其中,“閃應用”功能成為最大亮點。用戶無需編程基礎,僅需通過對話輸入需求,靈光便可在1分鐘內生成可交互的AI應用。測試中,記者要求制作一款記賬工具,靈光不僅自動分類支出,還提供圖表分析,并支持后續編輯添加類目。更復雜的需求如制定減肥計劃,靈光也能根據用戶目標生成記錄應用,動態調整訓練方案。這一功能徹底降低了開發門檻,被視為AI coding能力在移動端的首次落地。
用戶熱情遠超預期。數據顯示,部分用戶在單個會話中修改應用達6次,甚至有用戶連續使用2小時優化產品。11月20日晚,因訪問量激增,“閃應用”功能一度宕機,靈光官方微博幽默回應:“今天又沒頂住,我就不信我還能天天跌倒不成?你們等著,我很快回來。”靈光項目負責人蔡偉指出,該功能的動態交互性對代碼生成和多智能體協調能力提出極高要求,目前仍處于早期階段,未來6至18個月內編碼能力將持續提升。
螞蟻集團布局靈光的背后,是其“用前沿技術打造普惠產品”的長期戰略。何征宇強調,從二維碼到AGI,螞蟻始終致力于降低技術使用門檻。盡管旗下已有AQ、螞小財等C端AI應用,但靈光的推出標志著團隊在不同方向的探索。他比喻道:“就像支付寶、余額寶、網商銀行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角色,AGI時代也需要新的標桿產品。”目前,靈光已集成千問等開源模型,但主對話仍依賴螞蟻自研的百靈大模型,其技術積累源于Inclusion AI部門對基礎模型、搜索能力及AI基礎設施的持續投入。
在國內C端AI應用競爭白熱化的背景下,靈光的爆發式增長能否持續仍需觀察。但可以確定的是,螞蟻集團正以靈光為支點,試圖在AGI時代撬動更廣泛的用戶場景。這場探索,或許才剛剛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