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GPU領域迎來重大進展,摩爾線程正式啟動科創板上市發行程序。根據最新披露的招股文件,該公司確定每股發行價格為114.28元,預計募集資金規模達80億元。這一發行定價不僅創下年內A股新股最高紀錄,更成為科創板設立以來融資規模第二大的IPO項目,僅次于上證主板上市的華電新能。
初步詢價環節顯示機構投資者參與熱情高漲,共有286家網下投資者攜7787個配售對象參與報價,報價區間橫跨88.79元至159.57元。最終確定的發行價格位于報價區間中上部,對應市銷率高達122.51倍,按此計算公司總市值將突破537億元。這個估值水平在資本市場引發激烈討論,不同機構對投資價值存在明顯分歧。
支持者認為,作為國內少數具備全計算精度支持的GPU廠商,摩爾線程在自主可控戰略下具有稀缺性優勢。公司自主研發的MUSA架構兼容CUDA生態,產品矩陣覆蓋AI訓練推理、高性能計算、圖形渲染等多個領域,已形成"云-邊-端"完整布局。這種技術路線與產業定位,使其獲得科創板投資者的高度關注。
質疑聲音則聚焦于財務表現與市場競爭。招股書顯示,2022年至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累計虧損59.39億元,雖然營收保持高速增長態勢,但凈利潤仍未轉正。盡管預計2027年有望實現盈利,但當前估值水平仍被部分機構認為過于激進。更值得關注的是,其專業圖形加速產品收入自2023年起持續下滑,在國內細分市場的占有率不足1%。
這家成立于2020年的科技企業,憑借創始團隊的技術背景和產業資源,在短短五年間完成七輪融資,累計融資超百億元。2025年IPO進程更是創下科創板紀錄:從申報到過會僅用88天,審核全程耗時122天。這種閃電速度既體現監管層對硬科技企業的支持力度,也折射出資本市場對GPU賽道的強烈預期。
技術路線方面,摩爾線程已實現五代芯片量產,推出四代GPU架構。其最新產品在關鍵性能指標上接近國際先進水平,特別是在AI算力密度和能效比方面取得突破。但與英偉達等國際巨頭相比,公司在生態建設、客戶積累等方面仍存在明顯差距。國內市場競爭同樣激烈,沐曦股份、壁仞科技、燧原科技等企業均在加速布局,百度昆侖芯等互聯網巨頭背景的參與者也構成潛在威脅。
根據募資計劃,80億元資金將投向三大領域:新一代AI訓推一體芯片研發、圖形芯片研發以及AISoC芯片研發。這些項目旨在突破現有技術瓶頸,構建更完整的自主可控計算體系。值得注意的是,在2025年1-2月IPO輔導期間,仍有厚雪資本、深創投等機構通過老股轉讓方式入股,顯示資本對GPU賽道的持續看好。
市場分析人士指出,摩爾線程的估值爭議本質上是資本市場對技術突破與商業落地的權衡。雖然當前財務數據不甚理想,但其代表的國產GPU突破方向符合國家戰略需求。隨著數字經濟發展和人工智能普及,計算芯片市場將持續擴容,這為具備技術潛力的企業提供了成長空間。但如何將技術優勢轉化為市場份額,仍是擺在所有國產GPU廠商面前的核心課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