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悅己經濟”與“情感消費”的興起,寵物經濟正以驚人的速度擴張,成為消費領域不可忽視的新興力量。畢馬威在進博會期間發布的報告顯示,中國寵物市場增長勢頭強勁,預計2025年市場規模將突破8114億元大關。這一數據不僅印證了寵物經濟的潛力,也引發了市場對相關賽道的廣泛關注。
根據艾媒咨詢的統計,2023年中國寵物經濟產業規模已達5928億元,而到2028年,這一數字有望攀升至11500億元。與此同時,寵物數量的快速增長也為市場提供了堅實支撐。《2023-2024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數據顯示,2023年國內寵物犬數量達5175萬只,同比增長1.1%;寵物貓數量為6980萬只,同比增長6.8%,兩者合計超過1.2億只。龐大的寵物基數不僅釋放了增量需求,也為存量市場的再分配帶來了紅利。
當前,中國寵物行業正經歷兩大結構性變革:國產替代與產業集中度提升。過去,外資品牌憑借先發優勢長期占據主導地位,但近年來內資品牌迅速崛起,市場份額持續擴大。以寵物食品為例,2014年外資品牌瑪氏和雀巢在中國市場的合計份額為22.4%,而到2023年,這一比例已降至14.4%。艾媒咨詢指出,國內寵物食品市場規模約1900億元,每提升一個百分點市場份額,就意味著19億元的增量空間,這對于年營收尚不足50億元的上市公司而言,潛力巨大。
產業集中度提升則是另一大趨勢。東海證券數據顯示,2023年美國和日本寵物食品行業CR10分別達到76.10%和85.30%,而中國僅為31.30%,競爭格局仍較為分散。參考發達國家經驗,隨著寵物喂養向成熟化、專業化發展,研發與品牌壁壘將逐步提高,市場向頭部企業集中的趨勢不可逆轉。這一背景下,國產替代與產業整合為寵物上市公司提供了廣闊的擴張空間,而自主品牌的建設成為關鍵突破口。
國內寵物食品企業早期多以代工業務為主,但利潤空間遠低于自主品牌。以中寵股份為例,2024年上半年其境內業務毛利率為37%,而境外代工業務毛利率僅為25%。為扭轉這一局面,近年來多家上市公司加速布局自主品牌,其中乖寶寵物的轉型成效尤為顯著。2020年至2023年,乖寶寵物OEM/ODM模式收入占比從50%降至32%,自有品牌收入占比則提升至近70%。相比之下,中寵股份代工收入占比從2020年的75%降至2024年上半年的68%,佩蒂股份從85%降至81%。這一差異直接體現在毛利率上:乖寶寵物達42%,而中寵和佩蒂均在28%左右。
乖寶寵物的品牌矩陣已初步成型:以麥富迪為核心基礎品牌,弗列加特定位高端市場,并在中間價格帶孵化新品牌。2023年,麥富迪市場滲透率達5.5%,位居國產寵物食品品牌首位。2024年前三季度,麥富迪銷售額同比增長36%,弗列加特更實現290%的爆發式增長。盡管中寵和佩蒂在自主品牌建設上相對滯后,但只要持續投入研發、優化渠道布局,仍有望分享行業增長紅利。
從投資視角看,寵物賽道的吸引力在于其“小基數、高成長”的特性。一家營收1000億元的企業增加100億元收入,增長率僅為10%;而營收10億元的企業增加同等規模收入,增長率則高達100%。當前,中國寵物行業市場規模雖已接近萬億,但相關上市公司營收體量普遍在幾十億元級別,未來翻倍甚至數倍增長的空間顯著。這種成長性在今日市場中已屬罕見,自然成為資本關注的焦點。
需說明的是,本文內容基于上市公司公開披露信息整理分析,所涉觀點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商業建議。市場有風險,決策需謹慎。








